從今年3月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開考以來,“教資熱”話題多次登上熱搜。隨著“教資熱”“教師熱”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報考教師資格證,力爭加入教師行業,致使教師應聘崗位競爭激烈。甚至有部分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入職門檻水漲船高,名校畢業的博士、碩士競相涌入中小學的現象屢見不鮮。
從2015年開始,全國實行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國考”改革。隨著教師資格認證“國考”政策的實施,“國考”的意義得到了社會認可。據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據,專任教師總量從2012年的1462.9萬人增長到2021年的1844.4萬人,增幅達到26%;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由最初的17.2萬人次躍升至今年的1144.2萬人次,報考人數實現10年增加66倍。事實證明,教師和教師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教師是學校教育乃至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的社會觀念也不斷被夯實。
國家統一的教師資格考試作為一項選拔合格教師人才的制度安排,是檢驗教師培養效果的一種手段,也是保障師資供給質量的戰略性安排。一方面,我國教師資格證考試制度改革基于國內教師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適應了教師專業化的國際發展趨勢。該制度建立了國家教師資格標準,打破教師資格的終身制,嚴把教師入口關,吸引優秀人才從教。這對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與完善教師隊伍人才建設,無疑是件好事。另一方面,教師必須取得相應教師資格,持教師資格證上崗任教,亦是教師職業規范的法理要求,有利于促進我國教師職業化發展。隨著教師社會地位和職業保障的逐漸提高,大部分拿到教師資格證的人都逐漸傾向于考取教師編制,但考取編制的難度也因報考人數劇增而相應提高。誠然,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對師資要求的日益提高,僅要求“持證上崗”已難以適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
因此,亟須進一步完善我國教師資格制度,嚴格教師資格準入標準,完善教師資格管理體系。首先,切實提高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讓真正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成為教師隊伍的后備力量。國家統一的教師資格考試實施之后,師范院校的教育觀念、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也要及時更新。為此,要切實提高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高校畢業生進入教職的專業門檻,強化師范專業認證結果與教師資格準入政策的聯動作用,確保教師準入的整體質量。
其次,推動教師資格準入機制與就業市場緊密對接,有效保障教師供給數量和質量,滿足學校教師崗位需求。加快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改革,提升師資供給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教師資格考試制度在定期注冊、測評考核、退出機制的實施等方面的相關配套制度方面仍存在不足,還需不斷完善和及時跟進。同時,有關部門應依據各級各類教師崗位特點,對取得教師資格證后的人才職業資質作出明確規定,設定相應的崗位條件,讓更多優秀人才找到合適的職業發展空間。
教師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全社會應共同創造尊師重教的有利條件和良好氛圍,增強教師職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真正實現用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推動師資供給與需求的良性循環發展。
(作者系深圳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2年10月12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