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錄
從100多年前的“工學并舉”到如今“全面建設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標桿”,辦職業教育,天津似乎有著某種“宿命”。面對新的時代命題,渤海之濱、海河之畔的這片土地上,新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浪潮正在徐徐升騰。
——2021年8月10日《津門逐浪高——天津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透視(下)》,作者:本報記者 李澈 陳欣然 禹躍昆
采訪者說
從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探索校企合作、職業院校行業辦學等創新舉措;從2008年起連續12年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助力中國職教國際化、打造魯班工坊等國家名片……多年來,天津在職業教育領域的作為可謂獨樹一幟。天津的職業教育能為其他省份提供怎樣的借鑒?2021年初夏,經過周密策劃,我們決定對天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行整體的深入挖掘。
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該有哪些特征?傳統的職教體系如何升級為現代職教體系?天津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政策頂層設計到實踐有哪些經驗可供參考?其背后的發展邏輯是怎樣的?
帶著問題,我們開始了采訪。幾天時間里,我們先后與天津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座談,走訪國家職教中心主任,走進天津市職業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等多所學校,采訪校領導、教師、學生,實地考察辦學情況,最后一天我們與十多所職業院校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座談。
時至今日,當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在天津市職業大學,我們參觀了汽車工程學院實訓基地,企業捐贈給學院用于學生實訓的新型號汽車令人驚嘆不已;在天津海運職業學院,身處船艙模擬實訓室猶如置身真實的海面之上……
我們先后走訪了十幾家單位,采訪教育行政部門干部、職業院校領導、專家學者、一線師生等共30多人。此外,我們還查閱了十幾本相關書籍和30多萬字的資料,對天津職業教育發展的脈絡有了清晰準確的認知。
此后的半個月,我們對采訪素材認真梳理,搭建文章框架,決定分上下兩篇寫作。上篇《潮起海河邊》講述了天津連續12年舉辦“國賽”的情況,兩所本科院校——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對天津職業教育的獨特貢獻,以及天津在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協同打造學習型城市方面的探索。下篇《津門逐浪高》則從深層次分析了天津職教勇立潮頭的原因。
寫作過程中,我們先后草擬了兩三個開頭,都不甚滿意。后來在溝通中忽然想到,采訪的最后一天,我們在天津站附近的“百年天津工業展覽館”參觀時,看到了很多黑白老照片,以及飛鴿自行車、海鷗牌手表等老物件,它們昭示了天津這座城市在近代工業發展史上的特殊地位。經過仔細斟酌,便有了后來這個充滿畫面感的開篇。
報道刊發近半年后,《教育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產教城融合 打造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的意見》發布,在2021年天津市與教育部共建職業教育示范區升級版圓滿收官的基礎上,開啟新一輪部市共建工作。部市將攜手共同打造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為中國特色職教創新發展提供“天津方案”。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3年07月07日第3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