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走深走實,開展職業教育與重大產業戰略匹配,是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既需要頂層設計,更需要腳踏實地。江蘇首所由高新區創辦、又辦在高新區的無錫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無錫科院”),20年來始終對接高新區重大產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與服務等方面扎實開展實踐探索,初步形成“三環耦合、四院融通”匹配重大產業協同發展新機制。作為蘇錫常都市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基地、全國首批28家市域產教聯合體之一,無錫市集成電路產教聯合體的成立,更為職業教育精準匹配、深度匹配、系統匹配高新區重大產業提供了“無錫樣本”。
前瞻于重大產業布局的專業調控
職業教育與重大產業精準匹配,需要專業設置與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相匹配,并基于對人才培養周期性的考量。無錫科院一直強調專業設置要前瞻于高新區重大產業發展,在宏觀上注重把握高新區產業迭代趨勢,做好新專業的及時設置和傳統專業的退出、調整與融合;在微觀上則進一步做好與行業龍頭企業的合作,抓住企業勞動力需求的痛點,培養前瞻于企業期望的勞動者,深化校企協同育人,使學生畢業就能被企業吸納,促進高質量就業。
無錫高新區是1992年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已進入全國高新區前十,規上工業總產值進入全國區(縣)前十。全區重點發展的集成電路、物聯網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均已達到“千億級別”。特別是集成電路產業,涵蓋了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和關鍵零部件及材料等各個環節,產業規模1352億元,占全省的1/3、全國的1/9,成為我國第二個集成電路產業超千億級的國家高新區,成功入選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其雄厚的產業基礎、良好的發展前景、旺盛的人才需求,為無錫市集成電路產教聯合體建設與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為此,學校充分考慮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前景,及時優化專業布局和資源配置,將學校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緊緊圍繞集成電路五大環節所需人才,以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技術專業為核心專業,構建由電子信息、移動互聯等相關專業組成的專業群。引入清華大學無錫研究院和高新區相關企業,以校內專業博士教師為主體,組建混編研發團隊,投入3000余萬元建設校內集成電路“中試車間”,攻關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遇到的技術問題。在此基礎上面向集成電路產業新業態,將產業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新標準引入課堂,系統培養服務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所需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學校專業結構與集成電路產業結構高度契合,實現教學資源效益的最大化,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不斷提高。集成電路專業群內畢業生90%以上到高新區電子類企業就業,單位滿意度達98%以上。無錫科院已成為服務集成電路行業穩定人才供給的特色學校,并成為全國半導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副理事長單位。
全生態匹配重大產業的模式創新
職業教育深度匹配重大產業,讓產教融合更深入、校企合作更密切,這既是理所當然之舉,也是天經地義之策。正如教育部職成司司長彭斌柏分析的那樣,產業是經濟發展增長帶,經開區、高新區等經濟功能區是經濟發展增長極,位居其中的企業是經濟發展增長點;產業、經濟功能區、企業要想獲得持續發展動能,必須走產教融合之路。
無錫科院堅持市場導向,學科跟著產業走、專業圍著需求轉,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狀態及時反映到專業提升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建設上,反映到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確保教學內容符合產業規律、貼近企業需求。具體做到“三個對接”:一是技術對接。通過校內的省市級工程研究中心,開展技術服務,摸清企業所面臨的技術問題和產業發展趨勢,為產教聯合體建設指明方向,增強工作的針對性。二是人才對接。通過將招生就業處與服務高新區辦公室合署辦公,明確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相關專業應當開設什么樣的課程、提供什么樣的專業實踐,使學校和企業由“并行關系”轉變為產業鏈的“上下游”關系。三是創新對接。通過學校和企業共建技術技能創新與服務團隊,充分共享雙方資源,開展應用技術研發,將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產業精益生產管理,培育孵化新產品、新企業,發展壯大產業集群。
在“三個對接”前提下,學校通過區校共建緊缺人才實訓學院,以人才“短缺”為觸發點,將產教融合“起點”前移到校企人才供需“缺口”上,構建了“短缺觸發→標準更新→流程重構”的“三環耦合”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路徑,持續完善人才培養專業體系、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和保障體系;通過打造以無錫科院為培養主體、緊缺人才實訓學院為技術先導、特色產業學院為育人載體、社區學院為服務網絡的高新區產教融合的“四院融通”模式,形成匹配高新區重大產業發展的全生態新機制。
系統化服務重大產業的實施路徑
職業教育匹配重大產業,需要從對接產業、技術創新、技能積累、人才培養、服務就業等方面系統化設計并采取相應措施。《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一體兩翼”的戰略任務,具體到無錫市集成電路產教聯合體的建設,更多地要在資源整合、項目團隊建設和內涵提升上有系統性突破。集成電路產業鏈條長、規模大、技術難度高,需要實現產業與教育的實質性融合,需要各方力量參與其中并協同發力。政府要積極引導、支持并鼓勵企業根據自身需求,主動與項目團隊對接,從技術聯合攻堅、企業管理咨詢、職工技能培訓,到企業導師聘請、學生就業創業等多維度上進行廣泛合作;學校要充分發揮人才力量和資源優勢,切實解決產業發展所需,在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內涵上有新的提升,在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的基礎上服務高新區重大產業有新的作為。
產教聯合體中的牽頭院校要以提升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為己任,全面匹配區域重大產業,在人才培養上挑重擔,在協同攻關上作表率,在深化改革上當先鋒,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的集成電路人才為使命,瞄準“卡脖子”“卡身子”“卡腿”技術技能領域,致力于將聯合體建成集成電路技術創新策源高地。同時,要深化與產業龍頭企業合作,推進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與多家集成電路關鍵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全國半導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全國開發區職業教育發展聯盟、長三角開發區協同發展聯盟建立資源共享通道,協同培養集成電路行業現場工程師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作者系無錫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21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