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春走基層
春節將近,高校學子大多已放寒假,但安徽農業大學2022級農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于雪龍仍在皖南鄉鎮間奔忙。
安徽農大與寧國市創新合作形式,成立“安徽寧國高質量發展科技小院”。從2023年5月開始,于雪龍便和學校其他10余名碩博研究生紛紛前往安徽宣城寧國市,在當地農業農村局、統計局、鄉鎮農業發展辦公室、寧國市鄉村振興投資集團等農業相關一線部門掛職一年,在基層崗位上發揮農學專業力量。
令于雪龍感到振奮的是,在他來到寧國市不久,即被分派到寧國市鄉村振興投資集團下的三津鄉村發展有限公司擔任項目管理部負責人一職,主抓農業土地流轉及高標準農田建設運維工作。當地政府和鄉鎮企業對于雪龍的信任給了他極大的鼓舞,更讓他有種“書本知識鮮活起來”“一腔專業熱忱有了用武之地”的暢快之感。
時值年關,一份熱乎到手的文件加速了于雪龍年終奮進的步伐,更讓他暫緩了回皖北老家過年的計劃。
這份由宣城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將把宣城市內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這個新提出的目標正和于雪龍當前負責的工作密切相關。“這不就是政府在給我們鼓勁兒,號召我們盡快給寧國鄉親做些實惠事兒嗎?”思忖片刻,于雪龍果斷放下了準備好的行李。“趕在新年到來之前,先把計劃內的幾項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推上道,新年過后,即可動工。”
在三津鄉村發展有限公司掛職雖然只有短短半年時間,但于雪龍已和團隊小伙伴在當地實地對接了流轉土地5000余畝,達成農業用地流轉意向土地近3100余畝,協調鄉投集團與村集體簽訂了370畝流轉合同。
有了這些工作基礎,于雪龍對年前的幾個項目推進胸有成竹。他連夜趕制了一份項目計劃書,第二天一大早,于雪龍便帶著自己的計劃書,馬不停蹄地來到了寧國市農業農村局農田水利科。相關職能部門被于雪龍的誠心和執行力打動,當即答應以每畝2750元的專項資金支持項目推進。
回到村里,這兩天,趁著年前的農閑時節,于雪龍又開始協調村集體幫助村民完成相關手續準備工作。
“溝通可是有大講究的。”在鄉鎮工作了大半年的于雪龍對此深有感觸,只有深入到農民中間,我們才能汲取到最深厚的專業養分。“比如和農民溝通訴求,你得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傾聽理解之外,要在公司、政府、農民三方之間找到最合適的利益共通點。”
談到此,于雪龍非常興奮。半年來,公司業務涉及的港口鎮、中溪鎮、梅林鎮等10個鄉鎮,哪村有多少畝連片田,哪家人的性格如何,哪家人最愛在飯后走街串門,哪家人找誰談判最有用……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農業工作不在農村干,就好比魚兒沒了水,鳥兒失去了翅膀。”于雪龍表示,到了寧國以后,他才真正感受到自己所學的農業管理知識對農業農村發展、改變農民生活所起到的真實作用。站在新年起點上,談到幾個月后的畢業去向,于雪龍非常篤定地表示自己畢業后將繼續留在寧國市鄉村振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這方天地可以大展拳腳,這份幸福感和成就感讓我無比沉醉”。
高標準農田招標建設、霞西鎮小香薯基地轉型項目、爭取鄉投集團的綜合支持……站在皖南山區冬日的田野里,于雪龍暢想著來年幾項重點工作,他仿佛看見了春日里遍野的綠色稻苗正在拔節。
《中國教育報》2024年02月05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