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促進大學生就業
本報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劉珂珂 馬杰)“多走訪、多服務,不僅可以建立與用人單位的密切聯系,還能及時了解用人單位招工和學生就業的具體需求,更好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的合格畢業生,有效促進大學生就業。”近日,濟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教授劉俊巖告訴記者,這個寒假,濟南大學的輔導員家訪活動持續聚焦促進學生就業。
自2009年開始,濟南大學持續開展以“送溫暖建平臺,促就業助成才”為主題的輔導員家訪活動。15年來,該校累計為學生提供就業實習崗位上萬個,2000余名學生從中受益。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假,濟南大學學校領導帶領機關干部、學院領導班子、新任中層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黨外知識分子、輔導員、班主任、學業導師等共計204人次,組成21個工作組,沿著48條走訪路線,深入179個學生家庭走訪;走訪企業26個,建立就業實習基地11個、創新創業基地4個,聯系地方政府12家,慰問校友17人,家訪和訪企拓崗相結合,努力助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濟南大學商學院的小雨(化名)就是從家訪和訪企拓崗相結合中受益的學生之一。小雨的父親因突發腦出血做了開顱手術,術后右側肢體癱瘓,喪失勞動能力,需要人照顧。小雨家里還有年幼的弟弟,在化工廠打工的母親支撐著整個家庭,家里經濟狀況十分困難。
寒假期間,濟南大學商學院教師團隊特地走訪了小雨家鄉山東濱州的一家500強企業,并與企業達成了黨支部共同資助與培養困難學生的意向。得知小雨的情況后,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愿意為小雨和當地困難學生提供寒暑假實習機會,積極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習就業。
今年濟南大學的家訪,進一步聚焦畢業生就業急難愁盼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深入開展訪企拓崗、校地校企合作等專項行動,通過走訪企事業單位、建立就業實習基地和創新創業基地,為畢業生拓展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實現家訪功能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我們實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推行就業工作‘校院一體化’模式。學校堅持上下一條心、責任一張網、協同一盤棋,書記、院長‘齊上陣’,教師、校友‘牽紅線’,輔導員、班主任‘做推介’,學業導師‘共謀劃、同出力’,扎實推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工作。”濟南大學校長劉宗明介紹,2023年,該校共走訪就業單位500余家,提供就業崗位近6000個。
今年寒假,濟南大學副校長王霞回訪了學校在2016年走訪過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張成功。張成功是該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畢業生,在讀時家庭經濟困難,學院積極為他提供精準資助、培養心理韌性、搭建成長平臺。很快,張成功成為班級首批黨員,他還自發建立了心理健康朋輩互助QQ群,帶動同伴一起成長,并考取了本校研究生,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22年研究生畢業后,經學院輔導員推薦,張成功順利進入齊魯中科光物理與工程技術研究院工作。
正是通過“校院工作一體化”新模式,濟南大學不斷建立健全就業工作績效考評機制,提供就業事務辦理指導、簡歷門診、心理輔導、西部計劃政策咨詢、入伍政策咨詢、留濟政策咨詢、防范電信詐騙宣傳、現場服務咨詢等八大服務,形成了“領導抓、教師推、校友幫、輔導員促”的四級就業助推體系,實現了畢業生“有人教、有人管、有人促、有人幫”的就業保障新格局,學校就業工作被山東省政府記集體功。
“我們將持續深化政府給力、社會聚力、學校發力、家庭助力‘四位一體’育人格局,用腳踏實地的家訪和訪企拓崗,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續寫學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更加精彩動人的篇章。”濟南大學黨委書記劉春華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02月29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