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每年的求職季都是高校畢業生非常繁忙的時候,也是別有用心之人開展“花錢找工作”生意騙局的“黃金期”。某些中介機構以就業崗位、落戶名額、求職輔導為噱頭,向大學畢業生索要高額費用。不少畢業生求職心切,掉入陷阱,遭受財產和精神等方面的較大損失。
主持人語
就業是關乎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個人成長的重大事項。當下正值青年大學生畢業求職季,國家、學校、用人單位都在努力構建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的良好環境。但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不少花樣翻新的就業欺詐行為,影響惡劣、危害極大。如何識別、防止和治理就業欺詐,避開“花錢找工作”的宣傳陷阱,且聽三名青年大學生的觀點。
青年說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求職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將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作為實施詐騙的目標,利用多種手段騙取錢財,嚴重損害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權益。面對變化多樣的求職陷阱,高校應將防騙技能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融入高校就業教育中,使畢業生提高防范意識,掌握“求職秘籍”,避免上當受騙。
提高防范意識,筑牢安全防線。大學畢業生缺乏社會經驗,對工資、待遇等就業方面的信息了解還不夠深入。面對復雜繁多的就業信息不能做到有效篩選,極易落入不法分子設置的圈套。客觀來看,求職陷阱主要以高工資、高待遇的工作條件引誘大學畢業生參加應聘,向其收取各種高額費用,最后以各種理由拒絕入職。
避免落入求職陷阱,大學畢業生應做到“五防三要”。“五防”包括防黑中介、防亂收費、防培訓貸、防付費實習、防非法傳銷;“三要”包括要增強求職安全意識、要使用正規求職渠道、要運用法律維護就業權益。此外,積極參加就業指導培訓講座,通過正規渠道參加應聘,對可疑信息進行多方面驗證,也有助于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線,切實維護自身權益。
提供就業資源,做好就業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開設形式多樣的就業指導課程、專題講座等,對落入就業陷阱的危害性進行多角度、全方位講解,能增強大學生識別就業陷阱的能力。高校也要充分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思想動態,掌握他們的就業意向,對未就業大學生提供跟蹤式就業指導,引導他們擺正求職心態,最終實現高質量就業。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30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