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一年來,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思考“強國建設,教育何為”,“教育強國,科研何為”等重大課題,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戰略和民生屬性,明確新時代教育科研的歷史方位,深化有組織重大科研探索,積極投身教育強國研究和實踐,不斷增強教育強國建設的使命感責任感。
一年來,教育科研戰線圍繞教育強國發出學術最強音。
教育科研戰線深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體系化、學理化研究,加快構建具有自主知識體系的中國教育學。各級各類教育學術社團從多學科視角開展以教育強國為主題的學術年會。教育領域數十本最有影響的教育學術刊物都將“教育強國”作為年度重點選題?!敖逃龔妵币殉蔀榻逃龑W術領域的核心議題。教育科研戰線圍繞教育強國的價值意蘊、歷史邏輯、全球經驗、制度基礎、內涵、指標、進程監測、制約因素、政策路徑等重要問題展開了廣泛研究。高質量研究成果不斷涌現。關于教育強國,教育學術領域形成了全方位、系統化的研究新局面。以學術研究支撐教育強國建設,已成為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理論自覺。
一年來,教育科研戰線深化了培養時代新人的規律性認識。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教育科研戰線圍繞立德樹人、時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等主題,發表的中文文獻達4000余篇,形成了許多新認識、新觀點。教育科研戰線深化研究了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意義?,F在的大中小學生將來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系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義重大。同時,總結了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趨勢,即教育載體走向豐富多樣,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推進,校史資源、校園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是“大思政課”的重要資源,等等??蛻舳恕⒕W絡等資源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關鍵場景,對學習者價值觀的影響愈發顯著。教育科研戰線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做了新的學理研究。此外,教育科研戰線在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體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立德樹人的歷史邏輯和制度邏輯、時代新人的全球勝任力、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等重要問題上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豐富的理論認識,為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撐。
一年來,教育科研戰線有力推動了教育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在基礎教育研究方面,教育科研戰線深入研究了基礎教育戰略定位、育人使命、評價標準的深刻變化,探究了強國語境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與教育公平的辯證關系,探索了城鄉學校布局優化、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數字化教學新模式生成機制等,夯實基礎教育的基點作用。
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教育科研戰線總結了我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進步和成就,研究如何準確把握高等教育使命方向,發揮高等教育功能優勢,以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建設為抓手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推動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立足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背景,教育科研戰線深入分析了教師隊伍建設的新形勢、新挑戰、新理念、新方案,深化研究了教師隊伍建設的底層邏輯、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教師質量標準、教師評價、教師制度設計、師資配置均衡水平等重要問題,推動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
一年來,教育科研戰線有效支撐了教育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教育科研戰線深化研究了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理論和創新能力培養,推動人才高質量發展,有效提高了人才供給質量;積極開展學科專業優化布局、產教融合、區域教育等研究,推進科技創新,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同時,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教育實現社會流動等方面進行研究,提出了中國教育流動的邏輯,增強教育促進社會進步的功能。
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組織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是2024年的“頭號工程”。廣大教育科研機構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深入參與綱要研制,對重大問題的戰略決策產生深遠影響。教育科研戰線以研究支撐科學決策,推動諸多國家重大戰略謀劃和立法相繼發布,實現教育科學發展,奠定了教育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一年來,教育科研戰線切實增強了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強國語境下的教育科學研究,必須具備理論自信。教育科研戰線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教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對中國教育學的中國魂、實踐脈和動力源作了深刻闡釋;扎根中國教育實踐的教育學理論爭相涌現,如適應數字時代教學變革的“數字教學法”理論、“價值決策—動員執行”教育政策過程理論、“國家有為介入”教師教育理論模型等;積極參與重構全球教育知識體系,以西方理論闡釋中國教育實踐的研究范式正在發生深刻改變,國際社會對我國教育發展認可度也進一步提高。
一年來,教育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助力培育時代新人,推進高質量發展,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彰顯理論自信,有所作為。積小成為大成,可以預見,中國教育科研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論支撐。
(鄧友超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廷洲系上海師范大學國際教師教育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06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