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培養高志向、高技能、高素養的準職業人才”和“辦一所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的好學校”的目標,吉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堅持科技特色發展定位,以吉林長春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企業實際需求導向為目標,按照“扶優、扶強、扶特、扶新”原則,不斷加強專業(群)結構調整,集中力量打造優勢特色專業(群),其中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為“群主”的汽車技術與服務專業群,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上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校企深度合作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汽車技術與服務專業群內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汽車智能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4個主要專業,專業群建設突出新能源汽車類人才培養自身優勢與特色,專業設置基本涵蓋新能源汽車服務上、中、下游相關職業崗位,體現了職業崗位群與技術領域的映射關系,確保了專業群內各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畢業生就業崗位相互關聯。
專業群從實現校企“雙贏”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不斷創新校企合作模式,主動融入“長春市汽車產業集群產教聯合體”,并成為常務理事單位,主動引企入校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先后與一汽紅旗共建“紅旗工匠產業學院”、與寧德時代共建“人才培養基地”、與理想汽車共建“揚帆計劃”訂單班、與吉利汽車共建“成蝶培養計劃”、與吉利威睿共建“三電現場工程師試點班”、與奇瑞汽車共建“人才培養訂單班”等。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推動了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融合、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提升了專業教育教學質量,拓寬了畢業生就業渠道。
作為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揚帆計劃”訂單班重點培養理想汽車直營店前臺接待、售后服務和售后維修“一站式”解決專家,校企協同構建了“2+2+2+2”人才培養模式,即兩個共建(課程共建、場地共建)、兩個培養(師資聯合培養、學員聯合培養)、兩個規劃(學員職業生涯規劃、校企合作深度規劃)、兩種模式(大項目化授課模式、教考分離模式)。
“2+2+2+2”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實現了理想汽車“揚帆計劃”項目的全面落地,實現了校內課程教學內容及實習實訓環境緊扣企業技術前沿和現場實際,“誰用人誰考核”的質量評價方式將“主導權”和“話語權”交給企業,解決了人才培養供給側與需求側“兩張皮”的問題,促進了學校人才培養“教育鏈”與企業人才需求“產業鏈”的協調統一。“揚帆計劃”訂單班先后兩批畢業生已經順利走上工作崗位,贏得用人企業的好評、學生和家長的認可。該項目被列為“吉林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產實踐項目”。
校企同頻共振
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汽車技術與服務專業群通過引企入校,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在教育教學資源上的協同建設。
校企聯合構建人才培養“雙導師”制度,使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對應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在人才培養的三個階段實現開放式角色互換,使專業教育教學內容與設施設備、新技術、企業文化時時對接,使學生在“學校人”和“企業人”雙重身份間即時切換,深刻領會專業內容、企業文化、職業素養、崗位能力等要求,形成閉環式、全方位“準職業人”的培養過程。這種做法,對應學校涉及的教師、實訓設備、實訓基地、校園文化等資源通過校企共建實現“校中有企”,對應企業涉及的師傅、培訓、科研等資源通過校企共建實現“企中有校”,共同構成校企同向同行、循環對接的“三段式”育人載體。
通過開設企業“訂單班”的校企合作模式,引入企業真實生產設備和上市車輛,按照企業文化要求,在校內實訓場地內模擬汽車4S店建設“前店后場”真實產業環境的實訓基地,并被確定為“省級示范性汽車實習實訓基地”,學校提供場地并打造整個實訓基地。
專業群聯合長春市康嘉教學設備有限公司、人民交通出版社共同申報的“高等職業教育新能源汽車類專業教材”建設項目,在2023年獲批交通運輸部“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目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管理技術》《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及控制技術》等7本教材,已會同省內外6所院校共同編寫完成。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系列教材的出版,填補了國內該專業沒有成套核心課程教材的空白,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專業群還聯合長春市康嘉教學設備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培訓項目及培訓資源,并連續兩年承辦吉林省人社廳“新能源汽車師資培訓項目”,為吉林省內大中專院校、技師學院、職業高中培養了100多名新能源汽車專業師資,提升了對外服務能力和影響力。
校企共同研發
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汽車技術與服務專業群與建在校內的深圳霖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建“汽車實習實訓設備研究所”,構建了“校中場、場中校”同根同源的運行機制,使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有機結合。教師深入企業聯合攻關和技術開發,企業人員結合生產實踐深入課堂進行課程講授和實訓指導,學生參與新設備的制作和生產,實現了校企雙向互動和合作共贏。
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先后共同研發制作了700余套200余種汽車技術系列的實習、實訓教學設備,取得科研專利19項,獲得國家級獎項3項,部分教學設備被選定為省級和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指定設備。這些教學設備銷售到國內部分院校,年銷售額達千萬元以上;部分產品和技術還遠銷東南亞、歐洲、非洲部分國家,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聯合申報的“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教學設備研究”被確定為“2024年度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企業關鍵技術重點研發項目”。
專業群面向產業鏈、對接崗位群,通過校企深度合作,不斷改革創新,構建了基于“底層基礎共享、中層模塊分立、高層方向互選”的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升了專業群社會適應性和競爭力;通過校企高度協同,促進了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的有機融合。近3年,該專業群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企業及學生家長的認可,專業群的品牌影響力及社會貢獻力不斷增強,為促進國家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國產汽車品牌振興,助力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作者靳國慶系吉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齊方偉系吉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交通運用工程學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18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