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關注:“雙高計劃”五年間·山東篇
“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群以‘雙高計劃’建設任務為牽引,校企聯合成立船舶總裝建造智能裝備威海市工程研究中心,面向船舶與海工、鋼結構物等領域及相關制造業研發專用智能裝備,提供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服務,解決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問題。”近日,威海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李耀華介紹,學校抓住造船業再興的有利契機,聯合威海東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5200噸散貨船,聯合黃海造船有限公司重點攻克滾裝船薄板拼接高效焊接與變形控制關鍵技術,聯合威海中復西港船艇有限公司重點攻克鋁合金游艇氬弧自動焊接關鍵技術,校企聯合攻關技術難題已成為常態。
山東是部省共建的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和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試點省份,“雙高計劃”與之周期疊加、任務疊加、目標疊加,在教育部的指導下,一場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職教變革蔚然興起,為山東率先實現區域現代化添動力、強支撐,為全國職業教育大改革大發展蹚路子、探模式。
在產業升級中推動專業升級
山東是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山東15所“雙高計劃”院校、19個高水平專業群對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優勢產業集群,在產業升級中推動專業升級,加快專業數字化升級改造,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技術研發與社會服務能力,示范帶動本校乃至全省高職專業發展。
“學校牽頭成立了濟南市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教聯合體,并獲批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以‘數轉智改’為主攻方向,校企共建共性技術服務平臺150個,開展技術研發647項。”濟南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蘇旭勇介紹。學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積極對接濟南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與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工匠班”,雙主體協同育人,將企業國際化發展要求及先進的技術、工藝、資源元素和管理理念、文化理念融入育人全過程,先后培養輸送復合型技能人才、企業技術骨干300多名。
山東職業學院深入推進專業升級,對機械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傳統專業進行數智化、綠色化改造,成立工業互聯網應用、智能控制技術等專業。“為提高專業對產業的適應與支撐能力,校企共同建設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山東省綠色材料與高端制造新技術研發中心等6個省級科研與服務平臺,聚焦‘毫秒級實時數據采集、電驅控一體化關節模組研發’等核心技術攻關,實現科技成果推廣轉化22項。”山東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趙鳳文說。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聚焦現代紡織服裝產業升級新需求,把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群打造成服裝設計、面料設計與開發、品牌策劃與營銷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高地,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邁向中高端。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做大道橋、做通物流、做強航海、做精航空,高水平打造汽車運用專業群,高質量建設現代物流特色專業群,高標準提升道路橋梁、現代航海、航空機電、城市軌道專業群,全方位服務交通強省建設。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面對酒店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從數字化課程體系構建等10個方面全方位推動人才培養升級,將數字化能力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在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中助推區域發展
山東“雙高計劃”院校突出應用導向,瞄準企業生產一線實際需求,打通科研開發、技術創新、成果轉移鏈條,讓核心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023年,煙臺邁入“萬億城市俱樂部”。煙臺職業學院緊盯煙臺市16條重點產業鏈和“9+N”產業布局,增設生物制藥技術、石油化工技術、大數據技術等12個新專業,組織“百名科技人才進百企”活動,幫助企業完成科技攻關400余項,科技服務年到款額超過5000萬元。
東營,因勝利油田而誕生,是全國舉足輕重的石油石化城。對接東營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東營職業學院按照“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思路,建設高水平石油化工技術專業群,與東營港共建高端化工產業聯合學院,創新“代管基地+指導服務”運行方式,服務園區150余家企業。從一線技術員到公司董事長,東營規模以上化工企業主要生產線上都有學校畢業生,實現區域化工企業崗位人才支撐全覆蓋。
日照市位于北緯35°黃金緯線,具有海洋漁業發展的良好天然條件。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深耕海洋,向海圖強,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引領著日照市海灣扇貝、大菱鲆、半滑舌鰨和星斑川鰈等育苗與養殖的發展,實現了從大宗養殖向名優品類拓展的轉型升級。當前,學校對接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瞄準海洋生物領域,構建蝦青素分子模式技術平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科研成果應用至高端生物制品開發、精準營養和靶向醫學等方面。
向“農”而行,山東“雙高計劃”院校發揮專業和技術優勢,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濰坊職業學院是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學校成立職業農民學院和農業經理人學院,在濰坊各縣區建設35個教學點,創新“校內課堂+田間課堂+空中課堂”培訓模式,2023年培訓新型農民12084人、農業經營管理人才3300人。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牽頭成立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產教聯合體,面向畜牧業、花卉、智慧蔬菜等5個領域,建設產學研一體化科研實踐基地53個,組建科技創新團隊157個,組織100名畜牧獸醫專家與牧場結對子、1000名農業科技人員與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結對子,累計開展技術指導服務2萬余場次。
產業發展到哪里,職業教育就支撐到哪里
山東創新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有組織地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組團出海”,建設34所“職業技能+中文”海外職業技術學院,并以山東的兩位先賢魯班、墨子命名為“班·墨學院”,服務國際產能合作和中國企業“走出去”。
淄博職業學院發起成立中非職業教育聯盟,協助19家聯盟成員單位在非洲建立境外辦學機構,指導109所院校為坦桑尼亞開發職業標準57項,承辦國際職業教育合作發展對話會(中國—非洲)和非洲學生職業技能大賽。威海職業院校聯合上合組織秘書處舉辦上合組織國家職業技能邀請賽、“模擬上合組織”會議等活動,吸引包括上合組織8個成員國在內的22個國家、337所國內院校參與。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隨企出海,與海爾集團聯合成立“海爾中央空調全球物聯服務學院”,與賽輪集團共建海外教學基地、教師研修基地、學生實習基地,與萬華化學集團共建匈牙利應用化工海外培訓基地。
幾內亞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鋁土礦儲量,濱州職業學院等6所職業院校聯合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幾內亞建設“班·墨學院”,開展機電類、機械類技術技能培訓,線上線下培訓本土員工2000余人。
亞吉鐵路是非洲首條跨國電氣化鐵路,由中國企業承建。山東職業學院派出四支師資團隊在當地開展培訓,開發12門培訓課程,不僅有效提高了亞吉鐵路本土員工的技術水平,還為線路安全運營提供了系統化的養護維修建議。
中巴經濟走廊是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和重要先行先試項目,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是戰略要津。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與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巴基斯坦港務局、瓜達爾大學等共建巴基斯坦職業技術學院,培養培訓港口急需商貿流通、國際貿易等技能人才,首批4個專業100名學生已經入學。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02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