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課程事業發展?!督逃龔妵ㄔO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職業教育一流核心課程是國家層面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構制度的深化,其建設質量直接關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適配性與前瞻性。由于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具備長周期特點,職業教育課程教學內容還難以與產業最新技術要求無縫對接,因此,通過深化“五個推進”打造教育強國背景下的職業教育一流核心課程,可有助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更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支撐。
推進科學設計
提升一流核心課程適配新準度
新時代職業教育課程建設須立足產業迭代規律,聚焦目標精準對接、結構層次優化、內容動態創新三大核心維度,通過系統化設計推動教育鏈與產業鏈深度耦合。
一是精準定位職業教育課程目標,貼合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趨勢以及勞動力市場需求,確保職業教育課程內容具有產業針對性與市場實用性。在設置課程目標時,需建立專業譜系圖與產業譜系圖動態對接機制,在重點領域實現課程標準與產業標準的雙向轉化。
二是優化課程結構,按照“理論基礎+技術規范+實踐應用”的邏輯線索,打造層次分明、銜接緊密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并確保在一定期限內進行一輪課程內容上的技術迭代。同時,融入理實一體、產教融合理念,使職業教育一流核心課程結構更加完善。
三是創新課程內容,其中包含與之匹配的教材內容、教學資源與課程平臺等,應及時吸納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確保職業教育課程具備前沿性與時代性。
推進立德樹人
鑄就一流核心課程靈魂新高度
立德樹人是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一流核心課程的靈魂,可通過課程思政系統化設計、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職業道德具象化培育,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深度互嵌,為培養德技并修的新時代大國工匠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職業教育一流課程體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工匠精神等為引領,塑造職業院校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職業道德等,增強職校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職業認同感。如開發“思政+文化”融合的職業院校課程模塊,實現文化傳承與技術創新雙維賦能。
三是強化職業教育一流核心課程中的職業道德教育,通過規范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責任感,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梢钥茖W構建職業道德量化評價體系,將不同大類多項職業素養指標納入職業院校課程考核。
推進創新驅動
激發一流核心課程建設新活力
創新是職業教育一流核心課程發展的不竭動力,可通過虛實融合的教學場景再造、智能技術的教育流程重塑、產教協同的課程研發突破,實現職業教育課程供給質量的整體躍升,為打造具有國際示范性的核心課程注入持續活力。
一是創新職業教育一流核心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推廣元宇宙學習空間、數字孿生虛擬仿真實訓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在教學層面,可在職業教育新專業領域建成虛實融合實訓室,推廣“虛擬工廠+真實項目”教學組織形式。
二是利用數字技術賦能課程教學,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營造智慧課堂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體驗。在評價層面,需構建AI驅動的學習分析系統,通過多個觀測點實現學習過程全軌跡記錄。
三是鼓勵一流核心課程研發與創新,支持教師團隊開展課程研發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課程資源,為一流核心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資源層面,需運用數字孿生技術開發數字教材,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評價反饋等與技術的同步更新,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學習的自主性、資源的共享性。
推進實踐導向
拓寬一流核心課程實施新路徑
實踐是一流核心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可通過構建“校企協同、學用貫通、賽教互促”的系統化路徑,重塑課程實施生態,使面向職業教育課程的實踐教學從“單向輸出”轉向“多維賦能”。
一是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與行業企業攜手共建實訓基地,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無縫對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體驗。職業院校應以2025年教育部印發的758項新修(制)訂的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為契機,認真執行新標準,修訂相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提升職業教育課程質量。
二是強化實習實訓環節,增加實習實訓課時比重,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實踐教學方面,建立“基礎實踐+綜合實踐+創新實踐”的課程教學進階體系,重點提升專業實習實訓課時占比。
三是持續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實現依崗設課、以賽促課、以證融課、以課育人,推動實踐導向的深入實施。
推進合作聯動
拓展一流核心課程融合新視野
隨著全球產業變革縱深推進和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結構性升級,職業教育課程建設面臨系統性重構的要求。當前,需通過打破地域邊界、教育類型邊界和課程形態邊界的三維突破,推動職業教育一流核心課程在開放融合中實現課程內涵的迭代升級。
一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優質職業教育課程資源和教學理念,為學生國際視野拓展提供支持。如引進德國雙元制課程、英國現代學徒制課程等,嘗試建設職業教育中外合作課程項目。
二是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深度合作與交流,促進兩類教育的相互借鑒與融合,共同推動課程改革事業發展。在職普融通的課程教研協同方面,可以依托“國家—省市級—校級”三級虛擬教研室體系,開展跨區域、協同式的課程開發模式。建立職業院校與普通高校、普通高中之間的課程學分互認機制,形成核心課程之間的互建、互通、互享。
三是加強職業院校與產業界、行業組織、其他教育機構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合作,實現正規課程和非正規課程、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的交互與融合,構建更加全面、立體、開放、多元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為學生學習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學習資源。
(作者陸宇正單位系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邱白麗單位系江蘇省教育評估院)
《中國教育報》2025年02月25日 第0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