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統編《語文》課本劇作品《焦裕祿》。
為更好推動統編教材的使用,并檢驗教材使用成效,河南省教育廳在第九屆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素質能力大賽中,設置了三科教材課本劇賽項,通過活動育人、實踐育人。 圖為統編《歷史》課本劇省級競賽現場。 (資料圖片)
尺寸教材,悠悠國事。2020年,教育部啟動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2023年9月,中職三科統編教材開始在全國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各類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使用,并于2024年秋季新學期實現了使用全覆蓋,拼齊了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的最后一塊拼圖。這也標志著中職三科教材已由“一綱多本”進入統編、統審、統用的“一綱一本”新時期。中職三科統編教材集中體現了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馬克思主義魂脈,守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引導中職學生奠定信仰根基,打好民族底色,培育職業素養,鑄就工匠之心。
統編教材夯實“德技并修”基礎
統編教材提亮道德底色。終身之計,莫如育人;育人之本,莫如鑄魂。中職教育階段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初始時期,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涵養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階段。中職三科統編教材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體現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是培根鑄魂的重要基礎。統編教材推動中職三科課程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中職三科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助力中職三科課堂成為鑄魂育人的重要陣地。
統編教材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統編教材聚焦中職三科學科核心素養,促進由知識課程向素養課堂轉型,有效實現育人價值。思政教材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樹立正確三觀;語文教材著力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歷史教材引導學生做到學史力行,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
統編教材凸顯職教特色。職教特色是中職三科統編教材區別于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的重要特征。統編教材注重對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還重視對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等職業精神的培養,更堅持德技并修,體現了中華傳統工匠精神中對于“誠信為本”“重義輕利”“以和為貴”“堅守正道”等方面的道德追求。中職三科統編教材均系統融入了職業情境、案例等職教元素,尤其是語文教材在基礎模塊之外還單獨編寫了職業模塊,進一步彰顯了中職語文的職教特色。
統編教材建設彰顯制度優勢
精心研制,頒布課標。為滿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深化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的需要和充分發揮中職三科課程育人功能的需要,教育部組建高規格課標編寫組,秉持價值觀教育與學科知識教學相結合、通識性教育與職教特色相結合、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的基本思路,精心研制中職三科課程標準,為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課程實施等提供了規范的依據。“德育”課程更名為“思想政治”課程,拓展“經濟政治與社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加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更準確全面地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語文課程體例與組織形式得到優化,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尤其是增設歷史課程,使其成為中職學校公共基礎必修課之一,安排72學時。
名家編寫,試教試用。三年面壁,夙興夜寐,教材始成。教材編寫采用編委會制,編委會主任經嚴格遴選并報中央批準。教育部組建了權威專業的編寫團隊,囊括思政專家、學科專家和一線骨干教師,共百余人。編寫過程科學規范,歷經“研制大綱—編寫樣章—撰寫初稿—試教試用—征求意見—修改完善”等多個程序。試教試用廣泛深入,教育部會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在北京、內蒙古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300余所中職學校(含技工院校)開展試教試用,編寫團隊深入一線收集意見并研判修改。
專設機構,嚴格審核。成立于2017年的國家教材委員會,其職責就包括審核課程標準制定和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國家規劃教材。中職三科課程標準和統編教材印發前均經過國家教材委員會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語文、歷史學科專家委員會的嚴格審核,并由思想政治審議專家委員會完成政治把關。課標和教材完成專家委員會初審、復審、復核、專題審核、出版稿審核等流程后,以書面形式報國家教材委員會部門委員和專家委員審核,并報中央批準后定稿。
有序推進,全面覆蓋。2023年秋季,中職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教育部辦公廳、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聯合發文規范中職三科統編教材使用相關事項,打破中職三科統編教材使用的部門界限,統一中等職業教育各類學校的三科教材使用。調研顯示,截至2024年秋季,中職三科統編教材征訂數量基本實現“人手一冊”的使用全覆蓋目標。同時,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首次統一開設歷史課程,并將世界歷史納入課程內容,有利于中職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并準確把握歷史發展進程。
統編教材使用成效顯著
全面開齊,基本開足,部分開好。2024年,教育部教材局委托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對中職三科統編教材使用情況開展科學監測。監測數據顯示,絕大多數中職學校和技工院校都按照《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全面開齊了中職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課程。調研顯示,中職三科課時基本開足,大部分中職學校和技工學校按照課程標準合理規劃教學安排,少部分學校根據學生學情和本校教情對《語文(職業模塊)》和《世界歷史》等冊次教材的教學安排進行了適應性調整。訪談表明,中職三科目前已實現部分開好。在部分中職學校使用中職三科統編教材的過程中,教育行政部門建立了有效的支持制度,各級教研機構起到了有效的支撐作用,教材出版單位提供了良好的售后配套服務,學校組建了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配置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并建立了適宜的日常教學制度安排,以上條件共同保障了中職三科開好。
學校好管,教師好教,學生好學,社會好評。中職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以來獲得了各方贊譽。調研顯示,中職三科教材統編后,中職學校教材選用、使用的管理負擔大幅減輕,教師普遍認為中職三科統編教材有利于幫助其由“教教材”轉型為“用教材教”的教學方式,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相較于普通教育教材,絕大多數學生認為中職三科統編教材可讀性更好,便于自學,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家長等社會群體反響良好,普遍認為教材使用有助于引導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從2020年啟動中職三科教材統編工作,到2024年秋季基本實現使用全覆蓋,歷時四年,成績斐然。但中職三科課程建設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要充分發揮鑄魂工程作用,如何進一步開齊開全開好,解決好師資配備、課時安排、德技并修的關系仍需重點關注。
(作者單位系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本文系該所重點研究項目“職業院校課程教材與人才培養質量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11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