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針對新增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在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中存在的各種難題,棗莊學院以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堅持學生中心理念,依托山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和省級教改項目,系統構建了“四協同—四導向—四能力—四路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創新模式。
構建“四協同”育人機制,凝聚多元培養合力
“四協同”旨在構建一個由校內、校校、校企、校城共同組成的多元、開放、高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體系。該模式以“聚人才—組團隊—建平臺—重育人—強保障”五大工程為實施路徑,通過制度設計與資源整合,深化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及行業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從單向發力到四方協同、從框架合作到制度共建、從質量參差到標準統一的三大轉變。自模式實施以來,學校與天津大學等43所高校互聘導師78名,聯合培養研究生253名;與浪潮等613家企業簽訂合作項目協議1096項,合同金額達2.83億元,實現成果轉化191項;聯合制定行業標準7項;建設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4個和省級特色專業8個。
制定“四導向”培養體系,明晰人才培養定位
“四導向”是基于“行業導向、應用導向、實踐導向、特色導向”構建培養體系,行業導向是“價值錨點”,應用導向是“核心目標”,實踐導向是“具體場景”,特色導向是“獨特標識”。同時,構建“學校學位委員會—學院學位委員會—研究生導學團隊—研究生導師”四級培養質量監控體系。形成“需求錨定—方向校準—落地執行—評估優化”的閉環迭代機制。學校圍繞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醫藥等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培養服務面向和培養目標等方面的要求,聚焦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數控機床、石榴精深加工等特色優勢領域,優化聯合培養方案,共建“行業需求與專業培養結合—理論與工程實踐結合—校內外貫通培養”的課程體系,有效破解了人才培養與工程實踐脫節、專碩培養學碩化等問題。現已共建聯合培養基地30個、產業創新研究院5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
規劃“四能力”進階路徑,鍛造優秀師資力量
“四能力”即提升研究生導師“思政育人、科研創新、工程實踐、學科交叉”四種能力。學校以課程思政培訓、科研創新合作、工程項目實踐、學科交叉融合為舉措,一體化推進“名學科—名導師—名平臺—名團隊—名項目—名課程—名成果”工程建設,建強一流導師隊伍。學校共引進培育省部級及以上人才33名,培育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創團隊計劃”團隊26個、省級教學科研團隊32個;立項國家及省級課題143項,到賬經費2584萬元;建有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0門、省級精品課程23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4門;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39項,出版專著35部,發表論文1900余篇,授權專利242項。
設計“四路徑”創新體系,激活人才培養動能
“四路徑”即構建“平臺支撐—項目依托—學科競賽—協同培養”研究生培養路徑。針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弱、工程項目參與少等問題,學校提出“四路徑”培養體系,以國家、省級平臺為支撐,以工程實踐重大項目為依托,以學科競賽為牽引,以跨校協同為模式,開展“案例式教學—場景式教學—項目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學校聚焦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重點建設國家林草部門石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省級科研平臺;依托重大項目,鼓勵研究生參與導師項目研發,增強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和職業競爭力;重視學科競賽,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研、研賽互促,形成良性科研創新氛圍;強化協同培養,依托“四協同”培養模式,開展工程實踐培養,提升創新實踐能力。學校建有國家、省級科研平臺18個;研究生全部參與學科競賽,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賽事中獲獎13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等高水平成果160項。
棗莊學院構建“行業導向、工程定位、協同育人”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全面提升了研究生在面對綜合性、系統性復雜工程問題時的創新與實踐能力,畢業生就業競爭力顯著增強,為山東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與升級提供了更優質的人才支撐。
(高峰 叢海林 李目海 閆昕 楊斌 郭亮)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18日 第1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