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認識一個人就像擲骰子,突然幸運就砸中了你,然后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你就認識了很多人,他們護你一路的顛簸,守你一生的周全。
很多年前,我在魯迅路的老百姓特價書店淘書。那時候,我剛剛開始在白紙上亂寫,像蒼蠅繞著垃圾桶打轉,我的文字基本都被我扔進了廢紙簍。一位姓潘的攝影師用他寬厚的心照見了我的彷徨,引薦我認識了朱振國老師,當時是市作協主席、《野草》總主編。
初見朱老師,是在城市廣場附近的一座小樓里,陽光使那間不大的辦公室顯得敞亮而通透,朱老師的聲音穿過陽光和灰塵至今仍流淌在我耳邊。后來我常常去找朱老師,每次都會帶上文章。他花了很多心力看,和我討論大的布局,也為一個字推敲半天,甚至付出很多時間斟酌修改。他給我發了小說頭條,使我至今難忘并感慚愧。他退休后在一家公司擔任文化顧問,我還常常去他那里,聽他談文學、談世道人心,他說到激動處就站起來,瘦高的身子仿佛能頂破天花板。后來我遇到了很多人,沒說上幾句,就知道彼此都是朱老師帶出來的。我的第一本書請朱老師寫序,他不吝溢美,一語中的,使我提筆之時,常常警醒。
朱老師退休后,特別正經地帶起了學生。他把自己的一套房子獻出來作為紹興市青少年文學創作基地,限招20人,不收費用,請本地作家授課,我也有幸受邀上課。20個眼睛發亮、思緒飛揚的學生齊聚一堂,坐在高出地面幾十米的教室里,真有云端漫步的浪漫之感,亦有心事拿云的逸興遄飛。朱老師是總導師,像對待當年的我一樣,為每個學生的文章詳批細改,自己出錢替他們編印作品集。后受疫情影響而停止,但我仍從朱老師那里聽到學生的消息,他一直關注并和他們保持聯系,為紹興文學的未來做著鋪路石的瑣碎事務。
去年年底我去看朱老師,依然是瘦高的身材,依然是濃烈的談興,我們站在小區門口,在綠蔭的陰涼下談了一個鐘點。無論何時何地,朱老師都把文學供奉在心底,又像對待家人一樣時時問候。臨走時,他告訴我疫情防控三年間他寫了一本《紹興方言》。想想這三年,我忙于生病,又疲于應付工作,似乎寫過一些文字,但它們都像顆顆分離的星,聚不成一片燦爛而深沉的夜空。
捧著朱老師素紙黑字的介紹信,我認識了章玉安老師。也是很小的辦公室,到處堆滿書籍報刊,章老師埋在書堆里,清瘦的身子兀然挺立,端著老花鏡在文字的海里尋尋覓覓,聽到響動,他從文字里抬起頭來,好像貓頭鷹還停留在夜晚的世界里。后來我常常看到這個鏡頭,它是章老師的生活畫像,在我的印象里,他好像一直埋在書堆里。
章老師留給我的畫像不止于此。他組織過幾次筆會,一次去橫店,我終于和他并排走在一起,他像一棵行走的樹,瘦削、安靜,面上總帶溫文的笑。在橫店影視城的戲臺道具里穿過,我記得他的表情和身姿,無論身處何地,他都顯得超然又藹然,像一只臨水的白鶴。這次筆會還是章老師替我爭取的,校長不許,他就直接打電話過來當場拍板。我想象不出他懟校長的氣勢,我只能從校長的表情里間接體會。
還有一次去東山,我們坐在寬敞的會議室里談詩論文,大玻璃窗外就是東山湖,平靜如佛,闊大如天,我仿佛在東山里洗了個澡,豪氣如劍魂魄如虹,帶起了篝火晚會的氣氛。與會的人手拉手圍著篝火跳舞,章老師就在我旁邊,他的手很軟很暖,可以稱得上是柔若無骨,那樣的一雙手卻握起了筆桿,噴射出了熾熱如焰、堅硬如石的文字。章老師曾以詩歌《假如他還活著——為紀念魯迅而作》(1980年《人民日報》)的剛直犀利而揚名文壇,他有感于人間存在的人情失衡的種種情狀,寫了一組“親情系列”散文。望著篝火邊影影綽綽的人們,望著頭頂遼遠深邃的夜空,我不禁感嘆,這個世界多像一個巨大的容器,把所有的東西放進去,最終熔鑄出一個渾然神妙的意境。筆會不久,章老師牽頭編輯教師文集,我也有幸入選,厚厚的幾大本,是講臺之上、星光之下的旁逸斜出、天真爛漫。
幾年前章老師離開了,當我接到消息時,他已化為一陣清風飛走了。我又想起第一次看到他的情景,他端著眼鏡在文字的大海里覓渡。也是在這時候,我才知道早年他曾是一中的老師,后來被調走了,負責編輯《紹興教育報》,后來變成了《紹興教育》雜志,后來有了《教師文萃》,他從未離開過杏壇。我在迷茫和惆悵中寫下《君子如玉》,他是一竿竹,竹葉疏落,飄飄灑灑,他是一枝梅,梅開寒冬,安安靜靜,他是一方玉,綠意盎然,溫潤通透,許給我們一個永遠的春天,春天里有無數的心愿將要出發。
朱老師后來做過文學導師,章老師從前曾是語文老師,他們都是我的老師。他們不曾許諾給我浩浩長江、滾滾波濤,但他們賜予我永不涸竭的源頭活水,那里有他們一生的信仰,有他們開悟的智慧,有他們灑向人間的愛和靈感。我飲啜這啟蒙的清泉,身體和靈魂因此茁壯和豐厚起來。當他們堅守一生的事業落下帷幕時,他們選擇切換賽道,給予衰老以新鮮的面目,賦予寂寞以充實的血肉,啟青年于迷途蒼茫,愛人類于世間水火。而當我想起他們時,頭腦清明,心靈充盈,感覺自己又活了一次。
(作者系浙江省紹興市第一中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26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