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創課,才能打破教學貧困。”創課,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創新,更是將教育扎根于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建構知識的育人過程。
我所在的班級有一片小小的種植園,今年春天,園里的油菜花熱烈開放。我決定以油菜花為媒,設計一堂融合種植、觀察、制作與反思的勞動教育課。
課程從共讀繪本《一起去看油菜花》開始。繪本中,一片生機勃勃的油菜花田躍然紙上,豐富的內容和生動的畫面給孩子們帶來美妙的視覺和心靈體驗。他們被繪本中的油菜花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觀察班級種植園里的油菜花。
看著孩子們那充滿期待的眼神,我提議帶他們去種植園里親眼觀察油菜花。我告訴他們,不僅要觀察油菜花的美麗外表,還要仔細觀察油菜的構造,包括根、莖、葉、花、蕊等部分,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這不僅是一次科學觀察,更是勞動教育中“認識勞動對象”的重要一環。
在孩子們興趣正濃時,我提出了新的任務——以油菜花為材料,開展“植物敲染”。敲染是一項傳統手工藝,通過敲打植物使其汁液自然拓印在布料或紙上,整個過程充滿動手樂趣與自然之美。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孩子們時,孩子們好奇地問我:“老師,什么是敲染呀?”我沒有急于回答,而是把孩子們帶回教室,引導他們通過圖片、視頻和小組討論自主探究。孩子們很快理解了敲染的原理,對敲染充滿了期待。
一切準備就緒后,我和孩子們一起去找敲染的工具。沒過多久,工具找齊了,油菜花也準備好了。我們開始動手操作,孩子們興奮不已,揮動著手中的小錘子,盡情地敲打著油菜花和其他植物,享受著敲染帶來的樂趣。
然而,在敲染的過程中,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一帆風順。小可同學選擇了一朵自認為最好看的油菜花進行敲染。可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她看著身邊的小朋友都敲染出了美麗的作品,一下子哭了起來。我趕忙走到她身邊,輕輕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她說:“勞動本身就是一個試錯與進步的過程,我們再試一次。”在我的鼓勵下,小可擦干眼淚,重新選擇花材,耐心調整布局,最終完成了一幅滿意的作品。
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溜走,很快,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雖然有的作品看上去不是那么完美,但都是孩子們親手制作的,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看著這些作品,我心中充滿了欣慰和自豪。
課程的最后環節是展示與評價。孩子們輪流介紹自己的作品,講述創作過程中的困難與收獲。幾個平時不太善于發言的孩子也都大膽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創作過程,讓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和進步。
這次敲染活動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圓滿結束,孩子們不僅收獲了親手制作的作品,更在勞動中理解了自然規律、鍛煉了耐心與協作能力,體會到創造的價值與樂趣。勞動教育,就這樣在敲染課上真實地發生、生長。
(作者單位:四川天府新區第八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14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