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主動回應人民群眾“有學上”“上好學”的期盼,近年來,甘肅省嘉峪關市委、市政府精準施策、持續發力,全力推動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每個孩子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
謀篇布局,做大做強優質教育資源
嘉峪關市堅持城鄉一體統籌,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讓每所學校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伴隨著近年來城鎮化加速和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2022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多渠道籌集資金3.3億元,通過新建改擴建學校、盤活做優資源開辦優質學校教學部等多種舉措,累計增加義務教育學位5865個,有效化解了城區學位緊張和學校“大班額”問題。同時堅持向薄弱學校傾斜,實施教學設備購置、教育城域網建設、校園維修改造項目等40余項;為各學校配備計算機教室、錄播教室等信息化教室50余間,教育城域網實現萬兆接入、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各學校普通教室實現了智慧黑板、護眼燈100%全覆蓋……全市校際差異系數降至0.3以下,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實現“從有到精、從精到美”的躍升。
將教育布點擴優工程與全域城市化建設有機結合。在南市區新建市第九中學,在城中人口密集區新建明珠路小學;盤活做優現有資源開辦勝利路小學、逸夫小學等優質學校的教學分部4所。同時順應農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動的大趨勢,適時撤并2所農村小規模學校,并為農村學生進城上學提供校車服務。
尚德強能,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統籌國培、省培、市培資源,聚焦課程標準貫徹落實、教育數字化、班級管理等內容,嘉峪關市分層次、分學科、精準化開展教師培訓,賦能教師專業成長。每年組織40人及40學時以上的教師專題培訓10期左右,高質量完成“三支重點人才隊伍”培訓項目;每年組織1期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定期邀請知名教育專家到嘉峪關講學,教師全員培訓計劃有效落實,年均培訓教師3500人以上;孵化35個省市級名師工作室、3個學科教研基地。
2022年以來,全市為義務教育學校補充優秀教師749名,教師隊伍結構持續優化。同時持續推進“縣管校聘”改革,建立校長、教師交流和輪崗機制,把城區教師到農村學校、相對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經歷作為申報高級教師職稱的必要條件,每年交流輪崗骨干教師比例均達到36.6%以上。
立德樹人,讓每個孩子都能綻放光彩
嘉峪關市積極構建“五育”融合、學段協同的育人體系,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利用域內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建立“大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10余個,引導各學校在上好思政課的基礎上,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場館里的思政課”,推動理論與實踐結合、學校與社會貫通、課堂與生活銜接,將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同時發揮名師工作室和學科教學基地的作用,引導廣大教師探索“五育”融合的方法途徑。市級層面引導各學校發揮資源優勢、用好域內外優質資源,聚焦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科技教育等,加強特色課程建設。目前已建立校外勞動和研學基地10個,82%的義務教育學校成功創建各類國家、省級特色學校,10所學校被確定為省級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及實踐基地創建單位。
用心用情,辦好人民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
嘉峪關市積極構建部門聯動機制,聚焦關鍵環節、關鍵小事持續發力,切實將“民生清單”轉化為“幸福賬單”。
每年根據人口分布變化情況對義務教育招生辦法進行動態調整。嚴格落實“劃片招生、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和隨遷子女“同城”待遇,按70%的比例將優質高中學校招生名額按學生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學校,有效遏制了“擇校熱”現象。特殊學生的就學權利得到充分保障,2024年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8.66%,實現應讀盡讀。近3年,生均公用經費分別達到9073元/生、9129元/生、8435元/生,遠超國家標準。
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實施精神素養提升、監護提質、精準幫扶、安全防護、固本強基5大行動,強化部門聯動,全力落實委托照護、心理疏導、家庭教育指導等19項關愛舉措。近3年累計發放各類資助補助3778萬元,惠及學生73267人次。
(作者系甘肅省嘉峪關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本文由本報記者尹曉軍、通訊員王暉 整理)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24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