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柴昊 記者 龐珂)“9月以來,河南全省平均陰雨日數36.7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此輪降雨已導致多地農田漬澇和秋收延遲。我們這次來調研,就是為了準確評估災情影響、服務地方農業經濟建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農業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朱麗娟說。
近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農業農村發展學院的調研團隊,來到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實地調研連陰雨對秋收秋種的影響。
調研團隊前往雙塔鎮、野崗鎮,實地了解花生、玉米秋收情況及小麥、大蒜播種情況。在繁忙的搶收田地里,師生詳細了解受災情況、查看秋收進度、傾聽基層干部與農民朋友的急難愁盼。
面對這場連陰雨災情,如何有效應急處置災情與科學防災減災顯得尤為重要。教授張建杰表示:“想要有效應急處置災情,亟須結合氣象信息、災情作物分布、機收作業資源、烘干配套設備等綜合條件狀況,統籌推進秋收冬播作業任務。從長遠來看,應著力研發推廣耐澇及短生長期品種、提升高標準農田排澇等級設計等舉措。”
調研團隊中,有6名博士研究生是農林經濟管理學的第一屆博士研究生,全部來到了田間地頭。他們與農戶交流,考察連陰雨對作物播種進度、出苗率、長勢的直接影響,更聚焦災情連鎖反應——前一茬花生、玉米因陰雨延遲收獲、籽粒飽滿度下降,部分出現霉變;后一茬小麥、大蒜播種期較往年推遲7至10天,且面臨出苗不均的風險。同時,他們還系統收集了農戶在排水排澇、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實際訴求。
據了解,近年來,農業農村發展學院承擔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相關研究國家級課題14個、省級課題38個。從學校到農業災情一線,再從田間地頭回到實驗室,學院不斷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師生共同努力,守護大國糧倉。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3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