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區育英西垅小學編程社團的學生們通過編程讓機器人動起來。 學校供圖

芙蓉區育才學校彭婷玉老師正在帶學生做科學實驗。 資料圖片
傳統班級授課制的“統一化”能提升知識傳遞效率,但在核心素養導向的教育新階段,難以適配學生的認知差異與興趣多元,與“人的全面發展”訴求形成落差。長沙市芙蓉區立足班級授課制規模化優勢,突破單一教學模式,創新探索同班異課、同班同課異學、同班同課同標異法、同班同課異標異進、同班跨科異融學習五種課堂樣態。五種課堂樣態以“尊重差異”為原點,圍繞“需求—供給—過程—目標—成果”形成個性化教學閉環,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個性化學習者。
1
五種課堂樣態破解“一刀切”困境
五種課堂樣態均以保留班級建制為前提,通過差異化設計,讓學生在適配的教育軌道成長。
同班異課:以課程選擇激活內驅力。其核心是“班級不變,課程自主”,通過穩定的集體歸屬與靈活的課程選擇,推動“要我學”轉向“我要學”。具體措施如下:一是保障集體歸屬,日常管理、班會、集體榮譽仍以原班級為單位;二是構建梯度課程,圍繞“基礎—拓展—特長”設計,如數學開設“計算補弱課”“應用題拓展課”“數學建模興趣課”;三是動態調整選課,每學期中期設調整窗口,教師針對性指導盲目選課學生,確保課程與需求匹配。
同班同課異學:以節奏適配個體差異。其核心是“內容統一,過程自主”,聚焦進度、路徑、深度差異。進度自主,基礎薄弱學生優先鞏固核心知識,基礎扎實學生提前拓展,如學完“一元一次方程”后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初步應用”;路徑自主,教師提供邏輯型、文字型、視聽型等路徑,如視覺學習者用思維導圖、聽覺學習者借助小組討論;深度自主,學生完成基礎要求后自主選擇深度。
同班同課同標異法:以方法適配學習風格。其核心是“目標統一,方法多元”,守住課程標準底線,給予方法選擇空間。“同標”為底線,嚴格依課標設核心目標;“異法”為路徑,提供視覺、聽覺、動覺類方法,如識字教學中,視覺型靠字形聯想、聽覺型靠拼音拼讀、動覺型靠書寫練習;“指導”為保障,教師精準指導方法運用,如指導用“圖表分析”的學生提煉關鍵信息,避免“為異而異”。
同班同課異標異進:以目標分層實現個性化進階。其核心是“課堂統一、目標分層、進步個性化”,不搞橫向攀比,只看縱向成長。科學設置“三層目標”,基礎目標聚焦知識掌握(如精準復述課文內容)、發展型目標側重能力提升(如提煉文本核心要義)、拓展型目標指向思維深化(如客觀評價寫作手法),呈“知識—能力—思維”遞進;實行縱向評價,關注學生是否達成自身目標,重點肯定進步以幫助學生建立信心。
同班跨科異融學習:以學科融合推動整體性成長。其核心是“班級不變、學科融合、成長多元”,通過知識、思維、任務融合培養綜合素養。知識融合即圍繞主題建跨學科網絡,如“環境保護”主題中,語文讀環保相關散文,數學統計污染數據,科學探成因,美術設計海報;思維融合即引導綜合運用多學科思維,如解決“社區垃圾分類”時,用科學思維分析降解原理,用數學思維統計產量,用語文思維寫文案;任務融合即針對學生學情設計分層子任務。
2
全環節精細化設計教學流程
五種課堂樣態落地需依托“課前—課中—課后”全環節精細化設計,避免形式化。
課前:系統規劃打牢基礎。圍繞“目標、資源、規則”做好準備。目標規劃要將目標細化至“可操作、可評估”,如將“提升寫作能力”細化為“寫含兩個細節描寫的段落”;資源準備要兼顧“基礎+拓展”,為較為薄弱的學生提供標注重點的材料,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延伸閱讀;規則制定要平衡彈性與有序,明確選課流程、自主學習規范、小組分工,防范課堂失控。
課中:動態指導平衡自主與引導。通過“精準指導、彈性管理、互動融合”實現“放而不亂、導而不控”。精準指導實現分層教學,彈性管理不強制統一進度,互動融合即組織方法交流會、小組協作,形成互助氛圍。
課后:多元評價助推成長。突破“唯分數論”,從維度、方式、反饋等方面創新。評價維度從知識掌握延伸至綜合素養,關注自主規劃、方法適配、跨學科整合能力;評價方式多樣化,將成果展示、課堂參與度、學生自評、教師評價進行整合;評價反饋凸顯個性化與指導性。
3
構筑制度、教師、技術三大支撐體系
五種課堂樣態常態化運行需依托制度、教師、技術三大支撐體系。
制度保障:構建彈性管理機制。統籌差異化時段,每周預留專項時間,如周三下午兩節課供“同班異課”使用;優化資源配置,推行跨班組課、功能教室共享,如將選無人機課的學生集中到科技教室;組建專項教研團隊,成立跨學科教研組、選課指導小組,定期協同備課,攻關共性問題。
教師支撐:提升差異化教學素養。聚焦三大能力,推動教師從“會教”到“會育”。差異化教學設計能力——通過專題培訓、名師示范課,掌握分層目標、多元路徑設計方法;動態指導能力——借課堂觀摩、案例研討,提升觀察學生狀態、精準干預的能力;多元評價能力——通過評價案例分享、工具培訓,掌握分層評價標準與多元評價工具。
技術賦能:信息化提升精準育人水平。依托智慧教育平臺實現“精準診斷、按需供給、高效評價”。精準診斷用人工智能建“學生認知畫像”,分析認知基礎與學習風格;資源推送依認知畫像推分層資源;動態監控與評價用課堂互動平臺實時監控進度,在線測評系統自動批改并生成個性化報告,減負提效。
目前,芙蓉區五種“未來學習”課堂樣態已在區內10余所中小學試點,學生學習內驅力、自主能力顯著提升,教師差異化教學與跨科整合能力得到鍛煉。未來,芙蓉區將進一步完善“跨科融合主題庫”,細化分層評價標準,推動新課堂樣態從試點邁向常態化。
(作者黃革單位系長沙市芙蓉區教育局,劉昌榮、陳婕單位系長沙市芙蓉區教育科研中心。本文系湖南省第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義務教育‘同班異層’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Y2024056]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3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