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橘園里,一串串金黃的果實壓彎枝頭,而比柑橘更耀眼的,是一群躬身測量、認真記錄的小小身影。近日,湖南省石門縣蒙泉鎮芙蓉學校的五年級學生走出教室,將數學課堂“搬”進家鄉的萬畝橘園。在這里,抽象的公式化作手中的皮尺,枯燥的計算變成鮮活的實踐,孩子們用數學智慧為石門柑橘產業獻上了充滿童真卻實用的“金點子”。
這場別開生面的數學項目化學習,是該校承擔的常德市教育研究課題“跨學科背景下小學數學項目化教學研究”的實踐縮影。學生們分成種植規劃、產量分析、價格調研、包裝設計4個小組,在教師和家長志愿者的帶領下,真正觸摸到數學的“溫度”。
“原來3米的株距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讓每棵橘樹都能曬到太陽!”孩子們手持皮尺穿梭在秀坪園藝場的橘園里,將課本中的“長方形面積”“梯形公式”轉化為實際應用,通過測量地塊、統計樹齡,為橘農的補栽計劃設計翔實的“小學生方案”。
產量分析組的孩子們化身“小小農科員”,在不同品種的果園中隨機采樣。當記錄本上出現“單株最高產量420斤,最低僅260斤”的數據時,帶隊教師易長云適時引導:“如果用平均數計算,這片果園的潛力還有多大?”
價格調研組的足跡遍布白洋湖社區的各個收購點。他們記錄價格波動、對比品種差異,甚至幫家里算起了“今年種哪種柑橘更賺錢”;包裝設計組的孩子則跪在地上測量瓦楞紙箱,爭論著“怎樣疊放既能保護果子又能節省運費”……
“數學不應該困在作業本里,它應該生長在橘樹下、流動在交易中、體現在每一個解決問題的瞬間。”該校校長汪洋說。該校課改負責人覃敏介紹,這種“學科+產業”的跨學科實踐,不僅是對“雙減”政策的創新落實,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數智農業”的種子。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5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