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中提出,引導學生合理運用評價結果促進學習。教師該如何使用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評價并激勵學生成長呢?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告知結果與激勵進步相結合。教師可以告知學生考試結果,包括學生考試分數、班級平均分和簡要述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成績,推測進步或退步情況,了解自己考試的解答情況。述評要實用、簡潔,說到學生的心坎里。例如“這次你應用題審題很仔細,列式全部正確,只有一個計算出錯,有了很大進步,繼續努力。”使用此方法應嚴格遵守評價的正確導向,不排名、不跟別人橫向比較,在個別告知時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縱向比較,以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教師向家長告知考試結果時應傳遞“評價為學習服務”的理念,引導家長關注答題行為,緩解“唯分數”的焦慮。例如:“根據政策要求,我可以向您提供孩子的成績及答題情況,為了讓這次考試成為孩子進步的新起點,希望我們攜手,從做好每一次作業見證孩子的進步。”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堅決克服唯分數的頑瘴痼疾,“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但并沒有全盤否定分數的價值,也沒有禁止使用分數。在考試評價中,教師可以用“分數”呈現結果,但是要做到保護學生自尊心,帶給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二是糾正錯題與行為改進相結合。糾正錯題應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對于學生不能完成的難點,教師指導時可以從行為訓練入手,分析錯題要有看得見的過程,指導解題要有能操作的步驟。例如面對閱讀題不認真審題導致答案跑題、偏題現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符號標識法,即在題目中用圓圈標注關鍵詞,用斜線標注有幾層意思,用序號標注有幾個問題,再通過整體回顧準確理解題目要求,答題結束后對照標識進行檢驗。如果學生能夠自覺運用,就說明他們形成了認真的審題態度,具有了初步的審題能力。借助符號、標識等手段,引導學生將思考過程可視化、答題過程具體化,能有效降低理解難度,從根源上糾正錯題。
三是講評試卷與關注個體相結合。每張試卷背后是一個個有著不同姓名、家庭背景、興趣愛好的獨特學生個體。相同的問題也許原因不同,相同的分數也許價值不同,因此采取措施時也應該有所區別。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評試卷時不能只分析知識掌握情況,還要跟具體學生聯系起來,表揚“答題有進步”的所有學生,警示“重復出錯”的所有學生,以此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只有深入研讀政策要求,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才能用好考試結果,發揮評價促進教學和學生進步成長的功能。
(作者系山東省高唐縣清平鎮中心小學正高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17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