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起,岳麓區教師發展中心開啟了區域性青年骨干教師培養的改革與創新,經歷了“探索—成熟—推廣”三個階段,創造性構建了“一核四維四結合”的青年教師培訓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一機制以青年教師成長研究會(簡稱“青教會”)為載體,汲取“至善”理論的滋養,踐行“全人”培養理念,以培養“臻于至善的青年骨干教師”為核心目標,從“德能才識”四個維度精設課程,使青年骨干教師從“被培養”到“主動生長”,從“按時充電”到“隨時充電”的觀念轉變。彌補了中小學教師培訓上的盲區,為助力區域內青年骨干教師高質量、個性化發展提供了范本。
成果的相關概念
一核:青教會的核心目標是要培養臻于至善的青年骨干教師。
四維:為達成這一目標,從德、能、才、識四個維度設計青教會課程內容。
四結合:是指青教會實施過程中,實行自愿報名與導師遴選結合,整體規劃與個性發展結合,問題導向與課程生成結合,“研”“訓”“用”結合。
解決的主要問題
如何創新教師培養機制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為骨干教師?
如何精準施策提高青年教師培養的實效性?
如何充分發揮青年骨干教師在提升區域內教師整體素質中的引擎作用?
實施路徑
構筑職業發展規劃:宏觀層面,制定了《岳麓區青年教師成長研究會章程》,明確了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情懷、師德修養、學識水平、專業能力的發展目標;中觀層面,各學科基于學科特點及學科青年教師的現狀,明確了學科專業能力發展和綜合素養提升的培養規劃;微觀層面,要求加入青教會的教師制訂個人發展目標和研修計劃,激發和保持青教會成員的內驅力。
構建全息學習場域:青教會秉承全息學習的理念,關注培養目標的全面性、研修內容的系統性、研修的全程性、參與的全員性,為青年教師搭建了多樣化的全息學習場域。集中學習、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主題研討、讀書分享、任務驅動、專業引領、導師跟蹤等多種形式的研修,使得青教會成員的成長“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無人不在”。
創新專業合作機制:“合作”是青教會重要的特征,聚合團隊力量、創新專業合作機制是青年骨干教師培養的又一路徑。學科教研員的引路,學科教學專業理事會及名師團隊的專業指導,學科青教會成員間共讀一本書、同上一節課,共研一個專題等務實合作,各學科青教會間定期的經驗交流與分享,形成了岳麓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的專業合作機制。
淬煉教育教學能力:多年來,岳麓區青教會通過多路并舉的方式引領青年教師學習課程標準、理解教學內容、關注學情、優化教法學法,提升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引領教育科研實踐:各學科青教會的教研員引導青年教師將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轉化成可操作的小課題。在小課題目標的引導下,聚焦某一教學問題,用研究的視角深入課堂實踐。
成果特色與創新點
一是發展了教師培養理念。青年骨干教師培養理念從“火車頭思維”發展到“動車思維”、從培訓班拓展為學習共同體、從關注“經師”到培養“人師”。
二是創新了教師培養機制。構建的“一核四維四結合”培養機制,充分尊重青年教師個體的獨特價值,滿足其生命成長豐富性的需求,同時促進青年教師群體的整體發展。
三是拓展了教師培養路徑。遵循教師成長規律和教師教育理論,構建“構筑職業發展規劃”等五條培養路徑,搭建了青年骨干教師成長的“立交橋”。
四是優化了教師培養策略。探索形成的青年骨干教師培養五大策略,為青年骨干教師培養的針對性實效性提供了有力保證。
成果實效及推廣應用價值
在成果實效方面,一是培養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師。“一核四維四結合”培養機制把“研”“訓”“用”有機結合,使得青年骨干教師的輻射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二是推動了區域內校本研訓優質高效開展。近年來,全區涌現出了很多類似“青教會”的青年教師培訓項目,他們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借鑒“一核四維四結合”的青年骨干教師培養機制與經驗,不斷創新和實踐校本研訓模式,取得顯著效果。三是形成了“個體化推廣”與“集約化推廣”相結合的成果推廣模式。秉持“教師是行走的名片”這一理念,借助“國培計劃”“送培到縣”等項目的實施,充分的展示岳麓區青年教師風采的同時,也輻射推廣岳麓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新經驗。同時,采取“集約化推廣”模式,在高規格會議、高質量媒體上交流與報道。
在應用價值方面,一是為進一步深化區域內青年骨干教師培養改革夯實了基礎。前期的探索和經驗,對于促進后期全區青年教師高質量、個性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為區域內中小學校本研訓提供了模板。“一核四維四結合”培養機制,對中小學校本研訓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參考作用,已經成為校本研訓的模板。三是為其他地區青年教師培養提供了范本。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