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重慶市渝中區是全國幼兒教育先進區,先后參與《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點,榮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個、市級成果獎9個。近年來,重慶市渝中區及時回應人民群眾從“有園上”向“上好園”的需求轉變,有效破解學前教育普惠資源供給不足、優質資源分布不均、民辦園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等難題,推動學前教育發展從“有質量”邁向“高質量”,讓家門口“上好園”的愿景成為實景,打造形成具有辨識度的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區域范例。2023年,渝中區獲評全國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實驗區;學前教育工作獲市政府辦公廳激勵通報,獲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刊發推介;在全市率先通過全國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市級督導評估,為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渝中經驗。
二、主要做法
責任體系協同化,全域全鏈明晰“路線圖”。一是組織機制“一盤棋”。發揮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區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兩個創建”領導小組職能職責,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確保布局規劃、經費投入、編制保障、人才引進、資源配置“五個優先”。二是推進機制“一條線”。出臺《渝中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實施方案》《渝中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第三期)》《渝中區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等指導性文件和規劃,配套制定任務分解方案、行動清單和專項計劃10余份建立例會研判、問題協商、情況通報、全程紀實等機制,構建系統謀劃、一體推進、跟蹤問效的“閉環鏈條”。三是評價機制“一張網”。堅持“五納入三同步”,將學前教育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體系、部門和街道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全區重點民生實事范疇和督查督辦重點事項,與經濟社會發展同向發力、同題共答;與辦園質量評估、年度考核和年檢認定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
保障體系規范化,高標高配織牢“運行網”。一是經費保障“夯基礎”。嚴格落實“兩個只增不減”,2020-2022年,學前教育投入、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投入位居全市前列。二是待遇保障“增動能”。將非在編教師待遇保障與生均財政撥款、等級評估認定相掛鉤,確保工資足額發放、同工同酬;將民辦園教師待遇落實情況與示范園評選、普惠園認定相結合,在全市率先新增普惠性民辦園教職工校方責任險、教師園齡補貼和大病互助保險,將普惠性民辦園教職工社保公積金單位繳納部分納入財政保障并補貼70%,確保教師隊伍穩定性。三是安全保障“筑屏障”。區教委每年投入資金為幼兒園聘請專業安保人員;區衛健委、區市場監管局推進“衛生監督藍盾行動”“食品安全智慧監管行動”;區公安分局落實“護學崗”“高峰勤務”制度。全區幼兒園安全工作考核優良率、重點部位監控覆蓋率、一鍵式報警系統安裝率均達100%。
供給體系多元化,分層分類拓展“服務圈”。一是公辦學位“再擴容”。編制完善《渝中區幼兒園園點布局規劃(2023—2035)》,新增幼兒園用地74.4畝,確保每個街道均有1-3所高質量公辦園。二是普惠學位“再擴量”。通過遷建、擴建、轉制等方式充實普惠學位,指導18所小區配套園建成普惠園。完善多元獎補體系,將普惠性民辦園生均標準從1050元提高到3000元,引導16所民辦園轉為普惠園。三是優質學位“再擴面”。組建3個教育集團、8個片區發展共同體,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常態化開展課程共建、教研共促、資源共享,通過承辦新園、舉辦分園、合作辦園等形式,帶動18所民辦園實現等級晉升,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園”。
發展體系精品化,提質提優增強“辨識度”。一是硬件改善“提品相”。聚焦老城區、建成區園舍狹小的短板,通過上天入地、場地租賃、共建共享、關停分流等方式,“一園一策”完善功能配置,讓辦園條件“煥新顏、大改善”,讓“家門口的優質園”可感可及。二是內涵發展“提品位”。推進“一園一品”建設,打造形成創造教育、情智教育、和諧教育等辦園品牌。加強科研驅動,承擔市級及以上課題40余項,立項全國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重點課題1項;獲評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出版發行的《讓幼兒教育充滿倫理關懷》被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稱贊為“創新了中國特色幼兒教育的實踐經驗”。三是梯隊培養“提品格”。推進“名師名園長培養”工程,舉辦園長領導力論壇、成渝雙城學前教育研討會、園長高級研修班。每年投入約150萬元,實施幼兒教師規范化培訓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市率先開展保育員和早教教師培訓、教師學歷提升助力計劃,實現全區學前教育師資培訓全覆蓋。
治理體系長效化,常態常新提升“獲得感”。一是黨建引領“聚合力”。設立獨立黨支部26個、聯合黨支部6個,無黨員的幼兒園均配備2名黨建指導員。培育實施黨建項目30個,示范帶動幼兒園辦園質量整體提升,全區市級示范園、一級園占比達46%,二級及以上幼兒園占比達85%,各項占比保持全市領先。二是督導引領“促規范”。建立綜合督導與專項督導、片區督導與交叉督導、經常性督導與突擊性督導“三結合模式”,構建區教育督導委員會、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督導片區、幼兒園督導室組成的四級聯動督導網絡,實行“目標管理—過程督導—跟蹤問效—整改銷號—情況通報”的五步工作法,形成督導規范辦園行為、提升保教質量的長效機制。三是服務引領“惠民生”。將學前教育發展與建設全國兒童友好城市、交出“民生報表”高分答卷相結合,推動社區兒童活動中心、兒童體育運動場地等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分批分類項目化推進兒童友好學前教育設施建設和整體適兒化改造,確保學前教育“民生答卷”惠民有感。
三、經驗啟示
聚焦機制抓重點,筑牢普惠之基。立足“強保障、增供給、促發展”目標,構建高位統籌、系統謀劃、一體推進的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形成區委區政府統籌領導、部門街道合力共建的格局,推動學前教育發展環境全面優化,普惠性學前資源持續擴大,辦園水平實現提質增效,基本建成全域覆蓋、均衡分布、多元供給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聚焦問題破難點,厚積優質之本。針對資源分布不均、非在編教師同工不同酬、民辦園教師“五險一金”落實不到位等瓶頸問題,持續推進公辦學位擴容、普惠學位擴量、優質學位擴面行動,實現公辦園動態核編補充、民辦園教師社會保障政策全覆蓋落實、全區學前教育師資一體化培訓“三大突破”,有效破解了制約學前教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難題,探索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域經驗。
聚焦發展創亮點,行穩長遠之路。著眼“文化一流、硬件一流、師資一流、質量一流、治理一流”,以硬件改善、內涵發展、梯隊培養為關鍵抓手,以黨建示范、督導規范、服務惠民為重要動力,以高質量科研引領科學保教為核心路徑,培育出一批具有文化辨識度、社會美譽度和家長認可度的辦園品牌和經驗做法,形成了學前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的渝中路徑。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