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市場整體供大于求,就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研究生畢業數量持續增長。因此,迫切需要構建高校研究生就業服務體系。借鑒目標管理理論,將國家層面人力資源開發和配置的總目標與研究生群體充分就業、提升就業滿意度的具體目標相結合,進行系統研究,提升就業服務體系的系統性與針對性,有利于實現促進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和研究生充分就業的雙重目標。
關鍵詞:目標管理;研究生;就業服務體系
近些年,相關統計數據表明:近50%的本科生會在畢業當年攻讀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專科生會在畢業后陸續選擇攻讀研究生,所以相當一部分本科生、專科生的就業問題,最終會轉化到研究生階段。因此,構建研究生的就業服務體系顯得非常迫切。
研究生就業難問題出現及就業服務體系現狀
從1999年開始,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畢業生人數每年高速增長,從2000年的107萬增加到2018年的820萬,19年的時間增長了7.7倍。因此,含研究生在內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引起了較大關注。
在理論層面,2000年以前,我國關于研究生就業問題的研究,盡管也出現了畢業生配置方式和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探討,但對于大學生,尤其是研究生,因為數量少而社會需求相對充裕,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勞動力市場上的優勢群體,因此專門針對研究生就業的文獻并不多,為數不多的研究也主要是以整體的青年勞動力就業為主,沒有將研究生作為主要研究對象[1]。
在實踐層面,近十多年來,研究生規模迅速增長,而相關管理及就業指導與服務的工作人員缺乏。大多數高校的研究生就業指導偏重于就業政策、就業流程,忽略職業發展前景、人才需求趨勢及個人素質稟賦分析,總體上具有應急性、短期性的特點,處在以“介紹流程與政策”為中心的階段。
目前,高校研究生的“就業難”問題主要體現為結構性矛盾,即失業與空位并存的供求結構不匹配問題,熱門地域與崗位競爭激烈,導致畢業生“無業可就”,廣大基層又頻現“招人難”。
高校研究生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借鑒目標管理理論的依據
目標管理理論是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Deruker)提出的,其核心是根據目標設置理論提出目標激勵方案,以要達到的目標為依據,實現企業管理者與生產者的自我指揮和自我控制。“目標”表示最后結果,而總目標由子目標來支持。因此,組織及各層次的目標形成了一個目標網絡,目標因而具有如下特征:層次性、多樣性、可考核性、可實現性、富有挑戰性等[2]。
研究生總體的充分就業、有合理的地域及行業分布是國家層面的總目標。而研究生群體及個體的順利就業與就業滿意度的提升,則是就業服務體系構建的具體目標,也是出發點。研究生總體的充分就業及研究生實現就業的目標形成了一個目標系統,它既可以作為宏觀標準考察研究生總體就業數量與質量,也可以作為研究生個體自我管理與自我實現的微觀目標。總體來說,這個目標系統要求各學校把研究生就業作為一個專案性的工作做好、做充分,又要求與國家的總目標相適應。
一是研究生就業目標系統具有層次性。其主要表現在它的頂層包含國家和教育部門的愿景和使命,即保證研究生總體在較長時期內的就業充分程度與就業質量。在目標體系的基層,是各個學校、學院、專業乃至研究生個體的目標。在研究生就業服務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既要考慮總體的目標對于子目標的引導,又不能忽略對子目標的保障;既要倡導學生到最需要的地方就業,以實現國家不同地區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又要通過各種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來予以保障,要靠耐心細致的責任感教育、擇業觀教育來實現。
二是研究生就業目標系統具有可考核性。其主要是指目標可以量化。自21世紀初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出現后,經過十多年探索,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考核,經歷了一個從關注數量到數量與質量并重的過程。關注數量通常是關注畢業生的就業率,而自2013年開始,教育部直屬的75所高校,須每年以學校為單位公布就業質量報告,內容包含畢業生就業地區流向、簽約單位性質、國內外深造情況、簽約行業分布、就業趨勢分析、就業質量跟蹤與反饋、就業匹配度調查等指標。這表明:除了數量指標,我們還關注高校畢業生流向與國家層面引導政策的支持與契合程度、用人單位對于畢業生的接納程度、畢業生滿意程度等更為全面的范疇。
三是研究生就業目標系統具有可實現性。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維克多?弗洛姆的期望理論:人們在工作中的積極性是效價和期望值的乘積,效價是指一個人對目標有用性(價值)的評價;期望值是指人們對自己順利完成這項工作可能性的估計。一個目標對其接受者要產生激發作用的話,必須是可接受的、可實現的。在研究生就業的范疇內,這一點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證。研究生作為我國學歷體系中的最高層次,幾乎都要面臨就業問題,這與本科生、專科生中的近50%將自己畢業后的目標設立為升學有很大差異,所以效價很高。而在期望值的問題上,我國從研究生招生制度恢復以來,研究生就業經歷了供不應求到局部地區尤其是一線城市供過于求的階段,但總體來說,我國目前對于研究生的需求是充足的。所以,對于大多數研究生而言,就業的目標是可實現的,期望值很高。
四是研究生就業目標系統具有挑戰性。目標的挑戰性與可接受性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當前,研究生就業的總體狀況雖然不錯,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小,主要表現為結構性矛盾,即對研究生有大量需求的地方,研究生不愿意去;而在特定的區域,如一線城市與熱門崗位,則表現為供大于求,導致競爭激烈。
高校研究生就業影響因素與服務體系構建內容
根據目標管理理論,要實現目標管理的過程,分為制定目標、明確組織的作用、執行目標、成果評價等步驟[3]。在高校研究生就業服務體系構建過程中,研究生總體的充分就業,且有合理的地域及行業分布是國家層面的總目標。而各高校根據這個總目標,建立服務于總目標且適應各學校特點的就業服務體系,支持研究生群體及個體的順利就業、提升就業滿意度這一具體目標,并確保有條件組織目標活動的展開和有效執行。
由于研究生就業的實現是一個需要與外界環境頻繁交流的過程,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提升研究生個體或群體的能力、能為用人單位所創造價值來獲得其認同與接納。由于研究生群體之間、個體之間的學科背景,乃至思想、行為、興趣特長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異質性,即缺乏直觀特性。若只針對個別問題提出直觀的解決辦法往往難以奏效,針對復雜、系統問題的解決辦法應建立在圍繞一個核心目標進行整體統籌的基礎上。
而研究生順利就業的核心,歸根結底在于創造研究生在就業競爭中的優勢。關于創造競爭優勢,《孫子兵法?地形》中說道:“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在研究生就業的過程中,“天”指外部一般環境,主要包括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地”指研究生就業面臨的競爭環境,主要包括就業領域、就業行業、就業崗位三個范疇內的競爭結構與態勢;“彼”通常指競爭對手,指競爭者的數量和質量;“己”則指研究生的自身條件,包括專業能力、通用能力、特長優勢及應聘素質等方面。與這些對應的“對象”則為用人單位的需求。通過“知天知地”來了解研究生就業面臨的機遇與威脅,通過“知彼知己”來了解研究生自身優勢與不足。研究生的能力只有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匹配,才能順利實現就業。
因此,研究生在就業競爭中的優勢,需要服務體系構建者在變動的環境中發現信號,并通過規范化、系統化的方式進行統籌。綜上所述,高校研究生就業影響因素與服務體系構建內容如圖1所示。通過構建這樣一個服務體系,來明確組織的作用,確保目標執行,并完成成果評價。
總體來說,研究生就業要形成競爭優勢,需要充分考慮影響其就業的多個因素。影響就業的因素包含宏觀環境、競爭環境、競爭對手與自身條件四方面,而與之相對應的用人單位需求則包含就業崗位的數量與結構、就業崗位具體需求兩方面。就業的宏觀環境包括政策環境、經濟環境與社會文化環境。為了提高研究生在這些方面的認知,可以從就業政策指導、職業規劃能力提升、就業觀念教育等入手。競爭環境則相對具體,但仍屬于中觀層次,包括就業地域、就業行業和就業崗位三方面。競爭環境與宏觀環境一起,對應用人單位需求中的就業崗位的數量與結構。在影響就業的因素中,競爭對手與自身條件則屬于微觀層次,對應就業崗位的具體需求。
具體而言,第一,就業的宏觀環境的內容通常包括告知畢業生宏觀層面的政策導向,經濟走勢及社會文化導向。例如:2017年《“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中提到: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著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各類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崗位[4]。第二,就業的競爭環境要求求職者對具體的地域、產業、行業等信息及政策導向有所了解,了解競爭對手則主要包括競爭者的數量和質量。要處理好這部分的關系,就業服務可以從求職技巧訓練、綜合素質提升訓練、專業知識應用能力訓練、競爭力訓練等方面入手。第三,針對求職者自身條件方面,提升其專業能力、通用能力,尋找其內在的特長與優勢,從而實現人崗匹配;可引導其進行自我探索、增強其對專業前景的了解,輔導其準備求職材料、熟悉就業流程,進行就業心理輔導與訓練。
結語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由規模發展轉向內涵發展,對教育質量有檢視作用的畢業生就業質量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對研究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與指導、注重提高其職場競爭能力將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隨著經濟持續發展、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的推進,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的形勢將有利于研究生就業。如果能有效利用研究生作為“高水平人力資本”的紅利,將有助于實現研究生充分就業和促進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兩個重要目標。(作者:譚潔,單位:北京交通大學國際教育交流中心)
本文系“基金項目: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北京地區研究生就業服務與引導研究”(項目編號:O16H20002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譚潔.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實證研究—基于產業結構轉換的視角[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4:45.
[2][3]周三多,陳傳明,魯明鴻.管理學(第六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369-375.
[4]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的通知.[EB/OL].(2017-02-06)[2019-01-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6/content_5165797.htm.
《北京教育》雜志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