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余紅藝代表今年的建議是關于提請國家統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高水平大學。
大學是城市振興發展的強大支撐,是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城市實力和城市動力的重要體現。城市綜合競爭力很大程度取決于大學實力。目前,我國已有16個城市GDP突破萬億元大關,但這些城市的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深圳、寧波、蘇州、無錫、青島等一批正在崛起的區域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資源總量少、層次不高。
究其原因,余紅藝代表認為,主要是由于辦學體制的因素,導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一直是優質高教資源尤其是高水平大學的集聚區。另外,教育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規律也存在差異,高教發展需要提前規劃、布局以及長期的辦學積累。因此,余紅藝代表希望國家能統籌考慮、長遠謀劃,“一盤棋”推進區域中心城市高等教育發展。
余紅藝代表指出,中心城市是區域發展的增長極,一般來說既承擔著區域經濟協調引領作用,又肩負著諸多國家戰略任務。比如寧波,擁有貨物吞吐量連續10年居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居全球第三的寧波舟山港,是“一帶一路”建設支點、長江經濟帶“龍頭龍眼”、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近年來,寧波先后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有127項省級以上重大改革試點在此落地。
“顯而易見,將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向區域中心城市傾斜,加快形成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的應用學科、特色專業,不僅能為創新驅動提供有力服務支撐、推動城市本身的可持續發展,還將帶動整個區域的一體化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余紅藝代表說。
從城市發展規律看,經濟總量進入到萬億元以后,一方面將面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減弱、土地等資源價格上升等多重挑戰,另一方面也進入了城市發展由規模拉動轉向創新驅動的黃金期。因此,加快中心城市,特別是剛剛邁過“萬億”門檻的新型區域中心城市高等教育發展,將事半功倍地加速人才、產業和創新創業要素集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2018年,寧波相繼引入了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等10多家知名高校院所的校區、研究生院和研究機構,伴之而來的是人才凈流入率由之前在全國20位以外徘徊,迅速躍攀到全國第二,達到10.1%。這就是有力的佐證。
深化產教融合、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別是應用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區域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良好的經濟結構和產業基礎,也是各大企業的戰略要地和人才主要流向地,在應用型高等教育發展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比如寧波擁有28個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居國內城市之首,特別是為積極響應制造強國戰略而謀劃推進的‘246’萬千億級現代產業集群建設,已經顯示出良好前景。”在余紅藝代表看來,這些資源和優勢,將有利于引導和推動區域內的高校建立起完善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產學研結合體系、實用化教育培訓服務體系,提升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支撐和知識貢獻能力,加快形成城市能級提升和高等教育發展良性互動的格局。(光明日報記者 曾毅)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