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修養,拓展人生;閱讀可以豐富生活,增長知識,愉悅身心。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閱讀量要達到145萬字。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崔巒在“2018年秋季兒童閱讀課程推進大會”上強調:讓小學生成為讀書的種子,用閱讀來滋養生命,用讀書來贏得充實人生。部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2019年5月23日在全國部編教材培訓班中講到:語文課改,讀書為本,教材遠遠不能滿足閱讀教學需要,要延伸閱讀,加大閱讀量。課外閱讀已是語文教學之重,閱讀指導已成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之利器,閱讀能力將是孩子們精彩人生必備法寶。
陜西省延安市延安實驗小學是延安市教育局直屬的一所現代化小學,2011年8月啟用,占地63.18畝,現有教學班級80個,學生數5046人。從建校之初,學校就特別重視書香校園建設,重視學生閱讀能力提升,提出“以書香打造特色,讓文明溢滿校園;以書香浸潤靈魂,讓閱讀點亮人生;以書香追求卓越,讓生命花開向陽”建設目標。近幾年,在學校三級(學校、班級、家庭)平臺建設中,師生親近書本,學會讀書,培養了濃厚的讀書興趣,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在各類讀書活動中沐浴文化的恩澤,接受傳統的洗禮,享受閱讀的樂趣,師生的心靈與生命共同在書香中流連,在方寸間流彩。
一、重視文化建設——立足校園,書香宜人
1.校園文化引領。環境是一部無聲的,但卻是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校園處處洋溢著濃郁的書香氣息,是學校校園環境建設的宗旨。為此,學校藏書25萬多冊的圖書館、閱覽室,全面向師生開放;獨具特色的15個向陽讀書吧,遍布教學樓道各個角落,方便師生即拿即讀;由名家大師創作的優秀書法作品、國內外偉人格言、教育名言警句、優秀古今詩篇等聯合造就各樓層的走廊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板專欄在校園最醒目墻面呈現……優美、藝術、溫馨的校園書香文化,給廣大師生帶來美的熏陶和享受,營造了良好文化氛圍。
2.班級文化建設。教室是營造讀書氛圍的主要陣地,在書香校園建設引領下,各班級著力建設書香班級,突出“兩個統一、兩個特色”。一是統一教室門口的電子班牌;二是統一教室墻面的提醒標語。特色之一是教室后面黑板報各班結合主題自行設計;特色之二是根據班級文化需求自行設計班級圖書角、圖書架,孩子們有了自己的讀書小天地,開辟了具有班級特色的讀書宣傳欄。書香班級的建設,讓學生時時處處浸潤在書香里,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氛圍,體驗閱讀的快樂。
3.家庭文化營造。在學校、班級氛圍影響下,構建學校、班級、家庭“三級平臺”管理體系,建設書香家庭。通過班主任及科任老師指導,每個學生家庭建起家庭藏書架,確定閱讀時間,進行親子閱讀,共享閱讀感受,形成教師、學生、家長閱讀共同體,讓閱讀從學校延伸至家庭,從課內延伸至課外,從課本延伸至生活。
二、實施課程引領——立足課堂,書香浸潤
1.豐富課程內容。建設書香校園,僅靠校園文化建設遠遠不夠,還需在課程內容上下功夫。為此,學校豐富課程內容,拓展學生閱讀廣度、深度,使課程內容模式化、具體化、系列化、整合化。
(1)落實基礎課程。開足開齊國家規定所有課程,在各科任老師指導下,或交流、或自主、或探究、或實踐,吟誦經典古詩詞句,書寫優美規范漢字,掌握生活基本技能,學習知識,提升素養,樹立文化自信。
(2)開發校本課程。在落實國家課程基礎上,帶領一線教師研究開發適合學校發展、閱讀能力提升的地方及校本特色課程《我愛古詩文》《我愛延安》《校園安全防范》等,利用每周一節的地方課程時間和晨讀時間進行誦讀,培養師生熱愛家鄉、熱愛文化、熱愛祖國的情感。
(3)完善必讀課程。學校正逐步建立較完善的兒童閱讀課程體系,將每學期學生必讀書目分為三類:學校必讀書目、年級必讀書目和班級必讀書目,書目的選擇結合學期訓練目標、單元教學主題及學生年齡段特點,做到具體化、系列化,如低年級多以繪本、兒童易懂故事為主,中年級則以單元主題人物、成語故事為主,高年級多以經典、名著為主。除此之外,推薦適合孩子們閱讀的選讀書目,利用每天一節的閱讀課與老師、同學共讀,或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閱讀展示交流。
(4)實踐向陽課程。在學校向陽主題文化引領下,學校向陽課程體系基本形成,三級六類課程已在各年級、各班級積極實踐,傳統文化課程之春節、清明節、重陽節,地域特色課程之陜北民歌,綜合實踐課程之剪紙,尚德課程之理想篇,善藝課程之春晚記憶,習技課程之地震逃生等在各位教師指導下在學校公眾號高質推出,收看人數上萬人次,受到家長、社會的一致稱贊。
(5)開發研學課程。一是利用家委會的力量,由學校家委會牽頭,各班家委不定期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加各類校外研學活動。研學路線涵蓋紅色經典、生態科技、民風民俗、特色產業等內容,培養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二是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參加游學活動,把書本所學與探索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6)弘揚特色課程。
2.保障閱讀時間。書香涵養智慧,書韻潤澤心靈。學校將經典誦讀、自主閱讀等貫穿于日常教學之中,從晨讀到暮省,在朗朗的書聲中汲取知識的養分,感受經典的魅力。
紅領巾廣播站:每天晨讀前由少先大隊組織優秀少先隊員、紅領巾廣播站廣播員進行20分鐘廣播,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知識普及、好人好事,有故事連載、詩詞吟誦,也有偉人宣講、口才展示等等,孩子們從中既獲取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
晨讀:每天20分鐘晨讀是各班的經典誦讀時間,由語文老師組織。誦讀內容包括校本教材《我愛古詩文》和國學經典,從低段到高段以童謠、弟子規、三字經、笠翁對韻、古詩詞曲、論語等一些最經典的詩性文本為主,希望用詩心去激蕩童心,用經典去叩啟天賦之門。
課前三分鐘:每節課前三分鐘由科任老師組織、班干部負責,安排班級孩子輪流上臺進行三分鐘閱讀交流分享,然后同學做簡單評價。旨在通過交流,為孩子提供讀后展示的平臺,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培養孩子口頭表達能力,讓孩子體驗與人分享的樂趣。
午讀:每天下午放學前一節課(40分鐘),是學生在教室內的自主閱讀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學生自主閱讀學校規定書目及自主選讀書目,讓心靈澄凈,讓思想放飛。老師不做任何干擾,靜心陪讀,以身作則。
晚讀:各班級把課外閱讀納入日常作業管理,每天晚上進行半小時課外閱讀(低年級孩子要求和大人一起閱讀、討論、分享),培養孩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在這樣日復一日的文學浸染里,學生的閱讀習慣漸漸養成,班級良好的書香氛圍也日漸濃郁。
3.靈活組織形式。通過師生共讀、自主閱讀、親子共讀、交流分享等形式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1)師生共讀,讓閱讀氛圍更加濃厚。“師生共讀”是學校力薦的一種推廣閱讀的方式,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因識字量有限,所以由老師每天手捧一本童書,在班上大聲朗讀給孩子聽。“一起朗讀,一起交流”成為了孩子們每天最期待的時光。捧著書閱讀能為孩子樹立一個閱讀的典范,由一篇及一本,由一本及一套,由一套及一柜,一步一步引領孩子步入閱讀的殿堂。
(2)自主閱讀,讓閱讀理解更有個性。大聲朗讀有助于表達情感,自主閱讀則有助于深入思考,形成個人獨特的感受。學校根據不同年級設計了不同的“閱讀記錄卡”,在體現循序漸進閱讀梯度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素養,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閱讀記錄卡”的完成沒有硬性要求,遵從孩子意愿,不給孩子增加任何讀書負擔。
(3)親子共讀,讓閱讀表達更有溫度。“與大人一起讀”是部編教材最大的亮點。《閱讀的媽媽》一書中說:“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學校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讀書的樂趣,享受到讀書的幸福。親子之間的共讀分享會增強孩子的自信,使孩子的表達更積極,更有質量,也更有溫度,對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積極的作用。
(4)交流分享,讓閱讀收獲更有實效。讀書是信息輸入的過程,分享交流則是對輸入信息進行內化加工從而輸出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的深化,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在每月都要利用閱讀課時間安排一次讀書交流分享會,在指導教師的組織下,孩子們對本月閱讀內容暢所欲言,講內容,談感受;分享收獲,表達觀點;誦讀精彩句段,展示閱讀記錄;呈現思維導圖,創作手抄小報等等,閱讀著實起到了實效。
三、組織特色活動——立足師生,書香育人
1.班級讀書活動。班主任在學生廣泛閱讀各類書籍的基礎上,利用班隊會適時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讀書活動。如 “讀書知識競賽”“古詩詞比賽”“辯論賽”“走進四大名著”“我是小書蟲”等,讓班級成為學生展示才能的舞臺,也以此點燃學生讀書的火花。
2.好書推薦活動。每月初,在教學處安排下,由好書推薦負責人(老師或學生)推薦好書,闡述推薦原因,分享精彩片段,錄制微視頻上傳學校公眾號,號召全體師生共讀。共讀期間,可隨時發送感想至校園公眾號,利用校園廣播時間進行交流分享。
3.讀書匯報活動。學校把每學期開學前兩周和放假前兩周定為“讀書匯報周”,在各教研組組織下,各班自主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交流活動,以展示假期及本學期閱讀成果。活動后由年級教研組把活動開展情況制成圖文結合的報道,在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等平臺上分享宣傳,極大調動了師生參與讀書活動的積極性。
4.校園讀書節活動。學校每年四月份、九月份的校園讀書節是讀書的盛會,全校師生與經典同行,與名著為伴,校園到處彌漫著濃郁的書香。這兩個月,學校以年級為單位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節展示活動,有低年級的親子共讀交流會、講故事比賽,有中年級的讀書交流分享會、經典誦讀展示,有高年級的課本劇表演、辯論賽,還有教學處組織的“書法名家進校園”“讀書體會征文”活動等等。內容豐富,參與面廣,深受師生和家長的喜愛。在活動中,孩子的閱讀興趣日益濃厚,文學素養不斷提升。
5.節慶日活動。每逢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學校都會組織主題鮮明、形式各異的活動,如清明節組織師生祭祖、掃墓;四月份舉辦田徑運動會暨校園藝術節、科技節、美術節;六一兒童節舉辦“慶六一”素質教育匯報養出;端午節組織孩子了解起源、動手包粽子;重陽節組織“菊韻重陽”系列活動:詩詞朗誦、知識競賽、習作征文、手抄報展覽、孝親敬老慰問、登高、賞菊;毛澤東誕辰日組織孩子進行紅軍長征情景劇表演、紅故事分享等等,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閱讀興趣,營造書香氛圍,發揚優良傳統,傳承優秀文化。
6.校外競賽活動。除校內、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之外,學校還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校外各項活動、競賽。在德育處組織下,先后參加了延安市“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延安精神”紅故事大賽,李添慧同學榮獲二等獎;“紅窯洞杯”小小講解員大賽,五名學生獲得一等獎;“時刻聽黨話 永遠跟黨走”青少年愛國讀書演講比賽,李添慧獲得一等獎;延安市紅色才藝大賽,劉璐潔獲得少年A組一等獎,張力文獲得少年B組一等獎;“講好文物故事 傳承延安精神”講解大賽,劉路杰、周懿林、秦澤軒獲得優秀講解員稱號。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學校重視書香校園建設、重視閱讀素養提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7.家長交流活動。親子共讀交流是讀書節、匯報會的保留活動,活動中邀請“親子共讀”優秀家庭家長分享交流自己與孩子共讀的經驗,帶動更多的家長積極參與到學校的讀書活動中,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成長。除此,學校還利用每周五下午組織家長進行有關家庭教育、孩子培養等為內容的教育講座;在校刊《延安實驗小學教育教學通訊》中增設“教子有方”板塊,征集分享家長在教育孩子、培養閱讀方面的經驗做法,力爭通過各個渠道,建設書香校園,提升閱讀素養,為孩子精彩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8.朗讀吧錄制。為給師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分享閱讀感受的平臺,學校少兒電視臺專門成立《朗讀吧》欄目,目前拍攝9期。每月圍繞固定主題,由語文學科教研組負責,老師、學生、家長都可以談閱讀感受、分享精彩片段,這一欄目的開設,調動了更多學生、家長、老師的閱讀興趣,深受大家喜愛。
9.優秀評選活動。本學期,學校建立了書香班級、書香家庭、閱讀之星、書香教師的評價制度。制作了“書香班級”流動牌,每個學期評選一次;“閱讀之星”是由班上同學推選,每個月評選一次,我們將“閱讀之星”的照片統一設置在班級電子班牌首頁;“書香家庭”每學年評選一次,由班主任推薦,出示家庭讀書的材料后,由校領導小組評定,學校召集家長集體頒發證書、贈送書籍。“書香教師”評比每學年一次,根據教師發表的讀書筆記數量和點評別人的讀書筆記次數多少,由校領導小組評定。
四、著力團隊培養——立足成長,書香引領
1.參加各類培訓。為提高教師專業授課水平及教育教學藝術,使其與時俱進,更好地勝任教師崗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教師走出去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活動。培訓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有教材解讀,有班級管理,有育人指南,有文化建設……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
2.夯實教研會議。在每周的學科教研活動上,除進行集體備課、答疑解惑等內容,各教研組分學段探索閱讀課的基本教學模式,如低年級讀寫結合課;中年級的群文閱讀課、閱讀欣賞課;高年級的主題教學課、整本書閱讀導讀課、推進課、交流課等。同時教學處組織學校語文骨干教師修訂原有校本教材《我愛古詩文》《我愛延安》,為學生形成系統的、完善的閱讀體系提供有效保障。
3.開展讀書活動。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來促進學生閱讀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師是不是讀書人。為了鼓勵教師陪同閱讀,以身作則,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制定專業成長計劃,確定每學年必讀書目,包括業務書籍、經典名著及兒童讀物,并定期舉行教師讀書活動,舉辦向陽文化理念下的校園讀書沙龍,評選優秀讀書體會,開展教師演講比賽、讀書交流座談等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既助力三尺講臺,又涵泳自身修養。
4.開設教育論壇。學校一貫重視學生閱讀,許多語文教師對閱讀指導也有非常寶貴的經驗,為了讓教師指導閱讀的好辦法得到分享,也為了更好地推進教師進行讀書研究,學校教科處于2019年開設了“延安實驗小學教育教學論壇”板塊,現已推出四期音頻節目,內容分別涉及怎樣打造班級圖書角、如何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怎樣推進整本書的閱讀以及怎樣開展班級共讀。這個欄目借助喜馬拉雅聽書平臺播出后,深受歡迎,現在擁有聽眾上萬人次。
5.承擔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校特別重視課題研究工作,建校八年時間承擔國家級課題研究并順利結題4個,省級規劃課題研究并順利結題17個,市級規劃課題研究并順利結題80多個,校級微課題研究近300個。通過各級課題研究,明確了閱讀教學方向,總結出閱讀教學策略。
6.課堂示范交流。組織“名家進校園”活動,邀請資深專家梁榮老師、市教研室任軍俠老師等到校進行閱讀教學講座、示范課活動;組織骨干教師工作室、工作坊成員進行整本書閱讀的讀前導讀課、讀中推進課和讀后交流課探究,并進行課堂示范交流;組織校內教師進行外出學習返崗仿課活動等等,用先進的理念、高超的藝術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文化自信離不開崇尚閱讀、尊重文化的氛圍。書香校園的建設豐富了學校內涵,豐腴了師生翅膀。師生們在書香校園中沐浴著書香,收獲著成長;改變了習慣,收獲著力量。建設書香校園,延安實驗小學一直在路上……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