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的制度執行力是其戰略目標、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得以實現的關鍵。作為執行主體的高校管理人員的制度執行力水平直接影響著高校內部管理機制能否實現有效運轉乃至高校事業的長遠發展。通過調研兩所國內重點大學制度執行力情況,以科研機構管理為切入點,根據高校管理人員提高制度執行力的必要性,針對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嘗試探索提升高校管理人員執行力的有效途徑,助力高校“雙一流”建設。
關鍵詞:科研制度;“雙一流”建設; 科研機構; 執行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發展時期,高校存在著從傳統行政化管理體制向現代大學治理體制轉變的現實需求,高校各項制度建設不斷健全完善,但在制度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執行力不足的現象,影響了制度建設的成效,正所謂“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
高校制度執行力及其對高校發展的意義
在高校中,制度執行力主要體現在高校內部人員將學校各項制度全面實施和落實的能力[1],是連接目標和結果的關鍵環節。高校本身是一個含有多元執行主體、多種執行客體、多層執行平臺和多樣執行關系的復雜治理模型。如何在各種主客體間建立行之有效的互動關系,構建和整合處理各種行為機制,進一步提高執行力是擺在各高校面前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度執行力、治理能力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發揮、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制度執行力是一所高校的辦學目標和教學理念等各項活動得以實現的基礎和關鍵,面對多級、多層的各類復雜事務,沒有制度執行力,高校就難以保證其競爭力和發展力。只有切實提升制度執行力,才能保證高校的各項政策都得到貫徹落實,使高校的管理趨向科學、高效,扎實推進高校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探索提升高校制度執行力的有效途徑,對提高高校組織效率、促進高校實現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制度執行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高校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著多種問題,包括教職人員制度執行意識薄弱、規范意識不足等情況,同時也存在制度宣傳不充分等原因。通過調研《清華大學科研機構管理辦法》和《清華大學教師校內兼職管理規定》等辦法的執行情況,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制度的權威性不足。對于制度中已給出明確要求的條款,時常有申請建立機構的教師多渠道嘗試突破條款限制。對于超出已有管理規定的非常規事項,由于數量較多及情況復雜,難以形成統一、穩定的處理規則,最終經常出現突破管理辦法的情況。
2.不同層級人員對制度理解不同。按照目前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層級、職責的不同層次,可以將高校執行主體分為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三種類型[3]。實際工作中,高層管理者往往是高校領導,更加關注戰略目標和執行結果。中層管理者,一種是院系學術帶頭人,其行政管理經驗不足,對制度的執行力認識不足;另一種是專職行政人員,其更加關注制度制定本身,但未能深入基層調研,對制度執行情況不甚了解。基層管理者一般是科研助理,由于人員流動性大、專業素養不足、信息不對稱和對學校工作部署理解不能完全到位等原因,缺少有效執行的主動性和實施能力。在實際工作中,三者不能完全無縫配合,經常出現脫節的現象,導致制度淪為一紙空文。
3.缺乏系統的監管制度。近期,突發的幾起科研機構違規問題,如校內科研機構違規設立分中心或分支機構、違規簽署協議、用名不規范以及假冒清華大學科研機構,都凸顯了監管不力的問題。
4.制度宣傳、推廣不足。一些管理規定本身制定較合理,能夠較好地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由于宣傳不足,未能被廣大師生知曉,因此也難以執行。
5.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一是目前相關制度均為學校職能部門起草,對于一些涉及復雜流程、系統事宜的管理規定缺乏學術方面的權威科學論證,導致一些細節考慮不足,必然執行力不足。二是國內外、校內外科研形勢變化較快,現有的科研機構政策體系及審核思路未能與時俱進、及時調整。三是某些制度缺乏配套文件,同時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沒有懲罰性的約束條款。
以清華大學科研機構為例,科研院機構管理辦公室采用院系自行報告、網絡搜索以及其他部門轉來信息三種調查方式。對學校科研機構的運行情況進行調研,截至2017年底,共發現四類科研機構違規問題,即校內科研機構違規設立分中心或分支機構、違規簽署協議、用名不規范以及假冒清華科研機構。此前,對于科研機構設立分中心或分支機構、對外簽署協議及科研機構用名的事項在《清華大學科研機構管理規定》和《清華大學院系級科研機構管理細則》中都有明文規定。2015年12月,清華大學出臺了《清華大學教師校內兼職管理規定》。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全校根據此規定簽訂校內兼職工作協議書的教師只有3名。
提高制度執行力的措施
完整的制度執行鏈條分為前端、中端和后端三部分。主要是前端的制度制定、中端的執行與推動落實、后端的監管。在建立和完善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前端各要素的前提下,同時切實增強中端的高校制度執行力并加強制度宣傳,再加強后端制度執行的監督、追責機制,才能真正實現制度的執行,更加科學、系統、全面地對高校進行管理。
1.前端制度制定。清華大學制度建設工作在國內各大高校中處于較領先地位,教育部曾專門對清華大學制度建設刊登了一期簡報,介紹清華大學系統構建以大學章程為龍頭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體系,科學推進依法自主辦學和全面深化綜合改革進程。一是學校領導對制度建設工作高度重視。2016年,學校專門成立了制度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親自擔任小組組長,小組負責全校整體制度體系建設,下設若干專項小組具體處理相關事宜。二是制度制定程序的科學性。2016年,學校設立了法律事務辦公室,負責學校規章制度草案的合法、合規、合理審查以及制度建設協調工作;特別是在2017年學校設立了制度立項制,重要規章制定須申請立項,法務辦根據學校整體規劃進行統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制度設計。立項后,經合法合規審查后(必要時還要征求意見、公示等)再提交決策會議審議,并按規定統一備案、登記、編號、公布及刊載。同時,完善工作程序,實行制度建設年度計劃和立項審核制度,對部分涉及不同專業領域或存在較大爭議又確有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試行委托第三方機構或專家學者起草的質量保障機制。通過以上舉措,學校在制度制定階段就能夠規避一些不必要的問題,能夠保證制度整體體系和基本框架的水平,最大程度保證了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特別是對于新起草的制度經過一系列程序后,均能夠保證質量。對于2017年以前制定的規章制度,應及時“回頭看”,對于需要修訂的,應及時修訂完善。以科研機構管理為例,根據最新形勢,清華大學自2003年12月17日設立《清華大學科研機構管理辦法》開始,先后于2007年、2009年、2011年、2015年及2017年進行了多次修訂完善,促進了科研機構的良好建設。
2.中端制度執行。一是實行主責部門負責制。誰制定,誰就是制度的主責部門,要明確主責部門的職責,即負責制度的落實和執行。制度出臺后,主責部門要及時了解執行情況,制定制度落實計劃,進行制度的宣傳、解讀、答疑、解釋等。出現問題及時解決。發現制度執行不力時,主責部門需要調研查找原因。及時“回頭看”,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若發現有不合適的制度內容影響到執行,及時優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執行成本。優化制度不但不會降低制度的權威性,反而會提升學校所有相關人員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及時發現是否存在制度與現實情況不符的情況并根據情況及時修訂調整,以適應新的形勢;對于一些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或上位法已經發生變化的制度,要及時調整或廢止。形成制度總結反饋機制,即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定期總結,至少每年形成制度執行情況報告,重要制度應半年進行總結。在制度執行的不同階段,不定期以問卷調查或座談會等方式,及時了解基層人員對于制度的了解情況、建議或意見以及現有制度執行困難的根源等。二是完善溝通機制。建立由各職能部門牽頭的溝通機制,搭建溝通平臺,完善交流制度。三是加強文化建設。校園文化認同感對于提高制度執行力也是關鍵因素。如果對校園文化不認同,那么將很難約束自己的行為,自然容易違規;反之,如果校園文化認同感提升了,制度執行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如果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那么制度就是文化的最低標準。因此,加強文化建設,樹立各層級人員的共同愿景,激發全體師生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使得制度執行成為自覺行動[4]。四是維護制度權威性。維護制度的權威性是提高制度執行力的有力措施之一。制度的權威性促使學校相關人員敬畏制度,從而自覺遵循制度約定,有效執行制度。制度一旦制定并生效,受約束的是學校所有相關人員。制度執行過程中的標準應統一,堅持制度不因執行者身份不同而產生執行偏差,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提高制度執行力的關鍵所在。
3.后端的制度監管。發現有違反制度的情形,要加強追責環節,提高制度的剛性,激勵執行者遵守各項制度的信心。一是加強制度監督力度。制度監督者應認真對待監督工作,及時發現違反制度的情況,制度監督者應鐵面無私,切不可將監督工作當成例行公事,敷衍塞責,亦不可做“老好人”,對違反制度的事情“講情面”。二是堅持制度問責制。一旦違反制度,不論身份高低,必須追責并嚴肅懲處。若違反制度代價太低,則容易導致人們無懼違反制度帶來的懲處,從而降低制度的權威性。建立人人敬畏制度的氛圍。積極并廣泛進行制度的宣傳教育,使自覺執行制度成為人人自身的修養,人人堅信制度的權威性不可動搖。良好的制度執行氛圍會帶動學校所有相關人員一起遵循制度約定。健全完善的制度監督機制是制度執行的有力保障,建立制度執行的責任制是制度執行的重要因素,實行嚴格的追責問責是制度執行的關鍵推手。只有明確制度執行部門的責任主體和責任,建立科學的制度考評體系,將監督機制與考評制度結合起來,才能有力解決制度執行力不足問題;同時建立嚴格的追責環節,對于違規問題,絕不姑息手軟,制度執行力不足問題必將大為改觀[5]。
總之,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制度只有在執行過程中才能發揮制度的作用。對于高校而言,制度執行力在高校“雙一流”建設發展時期的作用更為凸顯。制度執行力水平直接影響著高校內部管理機制能否實現有效運轉乃至高校事業的長遠發展,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從根本上對制度執行力進行重視,并加強提高制度執行力的有效措施。(作者單位:清華大學科研院)
參考文獻:
[1]劉克彬.高校管理人員行政執行力提升路徑探索[J].學園,2017(30):129.
[2]林慧.基于現代大學治理的高校執行力提升機制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1):51-55.
[3]易琳.高校管理人員行政執行力提升路徑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2):127-128.
[4]夏玉榮.系統論視閾下的高校制度執行力提升策略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5(6):10-13.
[5]孫郁.加強高校制度執行力的思考[J].中國輕工教育,2009(S1):51-52.
《北京教育》雜志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