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2016年9月,我國成功舉辦G20杭州峰會之后,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高度肯定中國在全球治理上的新作為、高度評價G20杭州峰會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并指出參與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要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突破人才瓶頸,做好人才儲備,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下簡稱“廣外”)率先在全國高校中組建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集中為我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和全球經濟治理,培養熟悉國際組織、國際規則,具有全球視野的綜合型、復合型專業人才,并圍繞培養國際人才的需要,進一步強化對國際規則、全球治理理論和國際政治前沿問題的研究,進一步強化與世界著名高校、智庫和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交流。
研究院成立后,立即啟動“國際治理創新碩士研究生項目”,組成由廣外書記校長任組長、主管副校長任副組長,研究生院、國際交流處和有關學院領導參加的工作小組。在書記校長親自掛帥、親力親為的重視和指導下,在研究生院、國際交流處和有關部處院系的全力支持下,“國際治理創新碩士研究生項目”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正式立項。
研究院的人才培養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通過創新的國際化培養模式,以熟悉國際管理知識、把握國際發展趨勢、強化戰略布局能力、樹立全球領導意識為重點,集中為我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力,培養有理想、有抱負,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熟悉國際政治、外交、法律、經濟和管理的綜合型、復合型高端專業人才。
3年來,研究院已經選拔培養共4屆近300多名研究生。第一屆(2016級)研究生已經畢業,其中近一半學生取得在國際組織實習或工作的機會,包括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聯合國秘書處安全與安保部和國際貿易中心等。有兩位同學繼續深造,在美國馬里蘭大學、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第二屆(2017級)研究生現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學習;第三屆(2018級)研究生將于2020年6月赴美學習;第四屆(2019級)研究生剛剛開始在研究院的學習。
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研究院的夢想就是為我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培養后備專業人才,經過若干年工作歷練,使他們成為能夠代表中國參與國際事務、國際治理和國際博弈的高端專業人才;成為能夠在國際組織中競爭中級、高級職位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成為我國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所需要的高端國際化人才。我們采用全方位的創新模式,包括培養目標、選拔機制、教學方式、課程設置和團隊建設各個方面,從格局培養、知識拓展、能力提升、學科建設和國際合作五個方面真抓實干,取得初步成果。
格局培養,立德樹人
理想和格局是一個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參與國際治理,需要全球視野、大局意識、全局意識,具有理想信念、家國情懷,有擔當、有抱負,研究院高度重視對學生理想、信念和格局的培養。立德樹人不僅僅是開設相關的課程,更重要的是言傳身教。研究院專門設計打造了“中國國際治理高端講壇”,不定期地邀請我國在國際組織任職的高級官員和國內外在國際治理領域頗有建樹的著名專家學者,來與同學們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中國國際治理高端講壇”給同學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學術知識、決策過程,而且使同學們近距離接觸和了解各位專家學者,學習名家的精神境界、成長經驗、人格魅力和大師風范。
目前,“中國國際治理高端講壇”已經形成了一個學術品牌,出席講壇的專家既有我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首任特命全權大使孫振宇、WTO上訴機構前成員和主席張月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執行董事金中夏等中國在國際組織曾任或在職的高級官員、著名學者,也有歐洲大學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伯納德·霍克曼、WTO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庫普曼、世界銀行拉美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馬丁·拉瑪等在國際治理領域頗有建樹的國外專家。
知識拓展,學貫中西
培養綜合型、復合型的國際治理人才,研究院在研究生的知識拓展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創新:首先是選拔機制的創新。“國際治理創新碩士研究生項目”的學生來自于英語、經貿、法律和國際關系等各個不同的學院,不僅確保了學生專業背景的多元化,而且有助于來自不同學院和專業的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促進了不同專業背景學生知識的擴展。
其次是課程設置的創新。研究院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和未來工作的需要確定專業課程,突出因材施教,因人定制。要求同學們既要完成好原來所在學院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又要完成研究院增加的國際治理專業化定制學習。例如,對于語言類專業背景的學生,研究院重點擴展其在國際經濟、國際政治和國際法律等學科的知識;對于經濟類專業背景的學生,研究院著重培養其在外語、國際政治和國際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藉此全面拓展學生們的基礎理論知識。
第三是培養模式創新,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實現知識學貫中西。“國際治理創新碩士研究生項目”的學生完成在廣外的學習任務之后,再去美國馬里蘭大學學習一年,具體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由兩校專家共同商定,避免課程重復,突出學科重點,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背景。完成學業后,還有機會進入到聯合國有關機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實習工作一段時間,全方位提高學生們的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
第四是開設通修課程,特別是國際談判與國際經濟談判。每年暑期,研究院聯合美國馬里蘭大學合作舉辦“國際談判高級研修班”,邀請國內外國際談判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專家,集中講授國際談判和國際經濟談判的基礎理論和實際案例,為同學們系統掌握國際談判知識、提高國際談判藝術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2019年,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200多名師生參加暑期“國際談判高級研修班”,有力地推動了全國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促進了國際治理高端人才的培養工作。
能力提升,追求卓越
研究院重視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從書本中、課堂上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從實踐中學習的能力,提升實際工作能力。學生們通過參加學術研究工作、參加國內外實地調研、參與并舉辦學術論壇和國際會議等活動,在工作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
學術研究工作。研究院聚焦國際治理領域的熱點問題、前沿問題,開展具有系統性和前瞻性的深入研究,為同學們的學習和實踐提供機會。研究院的學術研究堅持以國家的需要為導向,先后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重大項目,財政部、商務部、國家外國專家局和廣東省外辦、商務廳、廣西壯族自治區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10多項。3年來,研究院開展應用對策研究,積極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科學決策建言獻策,研究成果先后被中辦國辦、國家社科基金《成果要報》、商務部《調研與參考》、新華社《內部參考》、人民日報社《內部參閱》、《南方智庫》等采用,得到國家領導和廣東省主要領導的重視和批示,研究成果獲得商務部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報告類三等獎(2017年)和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優秀著作二等獎(2018年)等。
結合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需要,研究院以啟發式教育為主,注重引導學生們自主學習,參與或組織各種專題研究,自主策劃組織學術研討會,培養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從而強化專業知識,提高實際工作能力。研究院創造各種條件,鼓勵學生們圍繞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專題,組織學術團體,跟蹤重大問題研究,包括全球經濟治理問題、WTO改革問題、跨境經濟合作區問題、國際規則問題和中美經貿關系問題等。
實地調查研究。研究院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深入一線進行實地調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調研資料。研究院組織學生參與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的實地調研,提升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的理解。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學生們研究分析萬山群島如何在聯通港澳的基礎上對接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進而推動萬山海洋試驗區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很好的研究報告。
組織學生赴珠海橫琴中拉經貿合作園調研,深入了解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橫琴片區的發展現狀,并實地考察橫琴中拉經貿合作園的規劃與建設情況,增進學生對推進中國與拉美地區國家經貿合作重要性的把握,同時進一步啟發學生對拉美合作及橫琴中拉經貿合作園的地位和作用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對于推動珠澳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地位的思考和認識。
研究院還組織學生參與《中國-越南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的專題研究,組織學生到廣西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進行實地考察,深入了解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現狀,為其未來的建設與發展獻計獻策。同時,專程赴越南進行實地調研,促進學生在國別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相結合的過程中提升研究能力。通過帶領學生調研越南的發展趨勢與發展優勢,指導學生從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的戰略定位和政策體系等方面研究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內部運行機制。
研究院積極開拓與廣東省委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商務廳、廣東省自貿區辦公室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實地調研,一方面為“國際治理創新碩士研究生項目”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實習工作機會,另一方面也努力為廣東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研究咨詢服務。
參與并舉辦學術論壇和國際會議。研究院通過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為同學們建立更加高端、更具影響力的學習實踐平臺。與有關國際組織、各國高校及研究機構合作,舉辦具有重要社會影響力的國際高端學術研討會,受到政界、學界、企業界、新聞媒體等各方面的廣泛關注。
研究院與絲路規劃研究中心聯合發起舉辦年度“中國國際治理論壇”,得到美國馬里蘭大學、歐洲大學研究院的積極響應。“中國國際治理論壇”匯聚中、美、歐三地著名專家,促進國內外最新學術成果交流,跟蹤國際研究動態,提出前瞻性研究報告,受到國內外政界、學界和商界的高度關注。首屆論壇以“中國與多邊貿易體制”為主題,匯聚國內外多家高端智庫,重點就WTO改革面臨的困境和挑戰、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出路等開展廣泛對話交流。第二屆論壇以“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為主題,繼續與歐洲大學研究院羅伯特舒曼中心(全球治理項目)、美國馬里蘭大學、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等國內外知名智庫和國際組織緊密合作,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及研究機構負責人來穗,共商新形勢下中國經濟改革的發展路徑,為中國實現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更好地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言獻策。
2017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第11次部長會議期間,研究院還與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ICTSD)合作,在阿根廷主辦“中國與全球經濟治理”專題研討會,受到各國與會代表的重視。
學科建設,接軌世界
研究院高度重視學科專業建設,直接接軌世界,積極開拓與國際著名高校及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打造全球水平的國際治理專業。
圍繞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需要,研究院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馬里蘭大學、歐洲大學研究院聯合,確保創建全球水平的國際治理專業學科。2016年開始,三方經過溝通交流,決定專門針對國際治理問題而聯合創建開設“國際治理專業”。3年來,三方共建的“國際治理專業”已經具備一定水平,得到國際社會良好的贊譽,形成了廣泛的影響。目前合作組建全球化“國際治理專業學術指導委員會”,包括主任委員3名,其中一名來自歐洲大學研究院,一名來自馬里蘭大學,另一名來自中國,學術委員若干名,是由各方提名的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組成。
此外,要組織有關專家合作編寫國際治理學科專業方面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目,包括中、英文兩種版本,在中國同時出版發行,具體選題由中外專家協商決定,在學術指導委員會下設專門的工作委員會。
在建設高水平國際治理學科專業的同時,研究院積極推動國際治理專業人才培養向上下游拓展。一方面向上游學生輻射,帶動國際治理人才本科生階段的培養,廣外已經啟動本科生國際組織創新班。另一方面向下游學生輻射,帶動國際治理人才的博士生階段培養。研究院已與馬里蘭大學、歐洲大學研究院達成進一步深化合作的共識,初步計劃在2020年開啟博士研究生的聯合培養項目,屆時將選拔優秀碩士畢業生在馬里蘭大學和歐洲大學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
國際合作,創新致遠
在人才培養的國際合作方面,研究院與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在中美教育領域合作培養國際治理人才搭建重要平臺。今后還將進一步拓展人才培養的國際合作范圍,逐步形成遍及全球高校的多元化布局,爭取在2020年將合作院校擴大至美國的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喬治敦大學,歐洲大學研究院,英國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劍橋大學等國際一流高校,進而推動建成中、美、歐三方聯盟的教學研究體系。
與此同時,研究院不斷深化與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合作,以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周”“世界銀行周”等國際組織周系列活動,進一步推動廣外與國際組織的深入合作,激發廣大學生學習了解國際組織與國際治理相關知識的興趣,為“國際治理創新碩士研究生項目”的學生拓展進入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實習和工作的機會。
2018年10月,在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主題的“認識世界貿易組織”活動中,WTO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庫普曼親臨指導,并發表題為《重振國際貿易與包容增長》的專題演講。
2019年5月,研究院成功舉辦“世界銀行周”,重點舉辦“南亞-東亞經濟研究成果展示交流系列活動”。世界銀行拉美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馬丁·拉瑪、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李悅和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羅伯特·卡爾出席活動,并發布“世界銀行南亞經濟發展研究”成果。“世界銀行周”的成功舉辦,進一步開拓了研究院與世界銀行在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全面合作,雙方確定科研合作意向,共同推廣世界銀行學術研究成果,推動區域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今后,研究院還將邀請世界銀行負責人事工作的專家來訪,爭取通過研討、培訓等活動,向世界銀行選拔推薦我國中、高級優秀人才。
研究院與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也有著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目前在研究院培養的國際治理創新人才中,有3位碩士研究生曾經或正在國際貿易中心實習工作。研究院今后將與國際貿易中心的有關部門加強合作,組織學術研究、人員培訓和經貿投資洽談等活動,進一步推動我國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偉大夢想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我們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在國際治理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國際治理問題的研究與探索工作中,我們任重而道遠。未來,研究院將繼續以務實、進取的態度,立足中國、放眼全球,攻堅克難、昂揚奮進,不遺余力為國家發展和全球治理的有效推進儲備人才,貢獻智慧,全力以赴為一個時代的輝煌貢獻中國力量。
作者簡介:趙龍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云山領軍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院長。美國喬治敦大學公共政策管理碩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國際經濟法學雜志》、《WTO and China》和《太平洋學報》編委會委員。曾在國家政府部門從事經濟政策研究和國際合作工作,在喬治敦大學學習研究WTO法律體系和美歐國家經濟政策法律,在世界銀行從事國際經貿政策研究。長期從事世界貿易組織、國際經貿規則、國際經濟談判、中美經貿關系和全球經濟治理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財政部、商務部等國家部委項目10多項,取得豐碩研究成果。
附:大事記
201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2016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提高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著力增強規則制定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參與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要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突破人才瓶頸,做好人才儲備,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大力培養掌握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熟練運用外語、精通中外談判和溝通的國際化人才,有針對性地培養“一帶一路”等對外戰略急需的懂外語的各類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有計劃地培養選拔優秀人才到國際組織任職。
2014年:國家留學基金委設立國際組織實習項目,選拔優秀青年赴國際組織實習或訪學。
2014年:國家留學基金委設立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服務國內高校“雙一流”建設,支持國內外高校或教育科研機構間以創新型培養模式為特色、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國際合作項目。
2014年7月3日:國家留學基金委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簽署《關于建立青年專業人員項目的合作協議》及《關于建立實習項目的合作協議》。中國將有計劃地向教科文組織派出專業研習人員。這是中國首次與聯合國專門機構簽訂類似協議,中國也是第一個與聯合國開展該項目合作的國家。
2015年:國家留學基金委首次有組織、成規模地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派優秀人才。4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國際法庭錄用;4人被聯合國教科文總部破例延長實習期限。
2019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在國際組織實習項目基礎上增設并實施國際組織后備人才培養項目,旨在加大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力度,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復合型國際組織后備人才。
目前,國家留學基金委已與多個國際組織開展項目合作,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民航組織(ICAO)、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HCR)、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國際貿易中心(ITC)、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國和平大學(UPEACE)、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南方中心(South Centre)、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
2016年9月1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6年12月2日:廣外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品牌學術活動“國際治理高端講壇”第一期舉辦,中國首位駐WTO大使孫振宇做客主講。
2017年1月13日:廣外“國際治理創新碩士研究生項目”獲國家留學基金委正式立項。
2017年3月4日:廣外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首屆創新班開班儀式暨開班第一課成功舉辦,首屆學生共41名。
2018年1月7日:廣外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首屆創新班學生完成國內階段的兩年課程,部分優秀學生繼續赴美深造。
2018年12月18日:廣外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首屆創新班部分學生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畢業并獲碩士學位。
其中部分學生順利獲得國際貿易中心(ITC)、聯合國行動與危機中心(UNOCC)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實習工作機會,陸續開始在國際組織的實習工作。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