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寧波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大二學生郭晨可很忙,他的“跑步雞”項目入圍了浙江省大學生“挑戰杯”決賽。兩年來,他的夢想離現實越來越接近。
一次社會實踐讓他與鄉村振興結下了不解之緣。兩年來,郭晨可調研走訪了幾十個貧困村,他發現這些貧困村的共同特點就是交通不便,當地村民經濟來源單一,年收入低,雖大部分有散養家禽的經驗,但缺乏技術指導,不成規模。但同時幾乎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天然、無污染。
“我家有一個養雞場,所以我深知養雞不易,好不容易等雞苗長大出籠,還要面臨銷售問題,一般的都會有‘中間商賺差價’,像今年遇到疫情,銷路更成問題。”所以,郭晨可一直想打造一個電商平臺,可以直接從養殖戶手中把雞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跑步雞”項目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
在校友唐平冬的支持和幫助下,郭晨可與其聯合打造了“生鮮俠”平臺,通過平臺打通養殖戶和消費者之前的壁壘,既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和渠道,也為消費者搭建直購平臺。受到支付寶螞蟻莊園的啟發,郭晨可思考怎樣能將虛擬的線上養雞和真實的養雞結合起來。
郭晨可把近幾年很火的區塊鏈技術植入到了互聯網養雞中,給每只雞都套上了腳環,“這些腳環一來可以區別雞的‘身份’,二來也能真實記錄雞的生長情況和跑的步數。”
消費者通過“生鮮俠”平臺從養殖戶那里“認養”一只雞,整個喂養過程在“云端”就能一目了然。養殖過程中,土雞下的蛋也會通過快遞郵寄到消費者手中。“就好像十幾年前流行的電子寵物養雞游戲,但不同的是線上虛擬養的雞在線下也是真實存在的,雞要跑夠一百萬步,才能出欄。”
為什么要跑夠一萬步?郭晨可給出了答案:“根據資料測算,一只放養土雞,在土雞生長周期的3-4月運動量最大,每天步數在一萬步左右,在5月后因為體重增加,運動量降至五千步左右,所以用跑步量來替換生長時間是有理論基礎的,也保證了土雞的品質。”
為了聯系前端的農戶,郭晨可跑了幾十個村,嘗試簽約貧困養殖戶。“我們的初衷是倡導用消費帶動扶貧,通過消費品質升級來提升消費扶貧理念,打造“造血式”扶貧。通過消費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刺激貧困地區生產、經營優質農產品,提高貧困群體‘造血脫貧致富’的可持續性。”
2019年,郭晨可成立了寧波一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以電商助力農業鄉村振興。從一開始,這個項目就承載著當代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社會責任感。
“我們的‘跑步雞’首批優先對接的是村里的貧困戶,從前期的技術培訓、雞苗選擇,到后期的利潤分成,品牌打造和其他農產品的銷售等,都已經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體系。‘跑步雞’正在帶動鄉村振興,跑出一條致富路。”說這話,年紀輕輕的郭晨是有底氣的,在浙江溫州泰順車頭村,郭晨可團隊已經建立了第一個養殖基地,在鎮、村兩級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村里的方大叔通過互聯網養雞,去年一年增加了兩萬多元的收入。
目前,郭晨可的跑步雞項目已簽約了146個農戶。原先這些村民以種植茶葉、水稻為主,現在又增加了養雞的經濟來源。低收入農戶從原來的人均年收入5000元提高到現在的人均23000元。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這只‘跑步雞’變成農戶脫貧的提款‘雞’,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動‘雞’。”二十出頭的小伙子郭晨可初生牛犢,心有猛虎。(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王軼群)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