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紅梅 記者 龐珂)“今天上的‘玩轉節奏’這節課,老師的教法很新,使用課本、杯子等道具結合拍手、拍桌,將節奏融入歌曲中,鍛煉了我們的身體協調性。”河南省鄧州市古城實驗小學學生趙思雨說。
“‘航天探秘’這門課程還原了真實的航天工作場景,我們在課堂上通過扮演火箭等,來體會其升空的過程,真是樂趣無窮。”鄧州市北京路學校學生張子鑫說。
3月25日,河南省課后服務觀摩推進會在鄧州市舉行,本次觀摩推進會先后走進鄧州市古城實驗小學和鄧州市北京路學校,觀摩數十門課后服務課程的現場授課情況,參觀河南各地中小學生創作的藝術美育、科學創新、人文素養等各類課后服務作品和成果。在觀摩現場,記者看到了豐富多彩的課程展示,有“智能機器人”“科學趣味實驗室”等,同時還有與課程配套的印刷精美的教材和精巧實用的物料展示。
在鄧州市北京路學校,記者走進一間教室,看到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正在排列卡片。這節課講的是傳統農業,以一頭牛的視角帶著學生走進農耕生活。利用圖文、視頻等資料,讓學生在發現中交流、在交流中動手操作,進而感受傳統農耕文化的內涵,繼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
教師林一帆告訴記者:“學生通過猜測農具的用途、對農耕過程進行排序、交流分享等環節,了解農耕過程的不易,知道了‘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道理,懂得了科技興農的重要性。”
據了解,這些課后服務課程由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提供。近年來,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研發了百余門高質量“雙師”課程,創新表達形式,線上專家授課、線下老師組織實踐,為一線教師減負的同時,讓中原文化、中國故事和中國精神通過沉浸式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深入人心。
北京路學校副校長董麗麗介紹,這些課后服務課程由教育局統一組織,學校選派領導和教師去觀摩培訓,再結合不同年級學生學情,選定對應的課程。每次講課后由教務處組織年級內教師進行教研,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師授課效果,下次講課進行調整。
“優質課程資源的落地,為學校綜合實踐素質教育注入了源頭動力,鄧州全區域覆蓋的戰略促進了農村地區教育公平,教育平臺的部署提升了校方日常教學的便利。下一步,我們會持續探討教育‘新質生產力’助推教育優質發展的有效做法,安排部署綜合實踐教育工作。”鄧州市委書記鄧俊峰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