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日前,上海海洋大學、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中水集團舟山遠洋漁業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蒼鷺”AI魷魚漁情預報系統正式上線。該預報系統可為全球大洋性魷魚作業海域提供未來5天精確的漁場預測以及下一年度資源豐度預報,填補了我國在遠洋魷釣漁業智能預報領域的空白。
“蒼鷺”由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陳新軍教授團隊牽頭,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水集團舟山遠洋漁業有限公司投入真實作業數據與船隊資源,歷時三年左右時間研發而成。“蒼鷺”具備多端覆蓋、適配全場景的能力,網頁端、船載端、手機端同步發力,無論岸上管理還是海上作業,都能隨時獲取近20個與安全高效生產相關的海洋要素;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挖掘、深度學習等技術,結合生物學、生態學、漁場學等知識,可精準實現魷魚中心漁場預報與中長期資源量預測,讓魷釣捕撈告別“憑經驗”、轉移漁場較為盲目的問題;自帶船位監控、越界預警,能避免海域糾紛、提升管理效率,更以“一張圖”形式每日定時自動發布作業海域環境、船位、漁情預報信息。
科研成果直接落在甲板上,是這次產學研合作的最大亮點。目前“蒼鷺”系統已在中水集團舟山遠洋漁業有限公司北太平洋魷釣漁船應用,截至2025年10月底,2025年單船產量可達500噸左右,與歷史產量每年330多噸相比,提高了約48%。此外,通過漁情預報系統的應用,首次將北太平洋西經海域魷釣作業漁汛延長到11月。
陳新軍教授介紹,未來,團隊還將研發遠洋魷釣數字孿生系統、魷釣機器人和AI大智能體模型,促進遠洋魷釣漁業向智能化發展,為全球魷魚產業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