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陜西省商南縣是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再窮不能窮教育,商南縣科教體局通過挖掘自身資源,用足用好國家政策和資金,在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下,對貧困家庭學生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傾力把校園打造成學生成長家園,走出一條教育脫貧的特色路。
實施精準扶貧,讓學生健康成長。商南縣深入開展千名教師大家訪活動,通過家訪確定貧困學生人數。學校將家訪情況匯總后,讓家訪教師與貧困學生“結對”,尤其加強對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殘疾兒童的幫扶關愛。建立深度貧困區域“一學生一檔案一教師幫扶”機制,做到“工作到村、扶貧到戶、責任到人”。全縣所有結對教師每天都要做到“三個一次”,即每位幫扶教師對幫扶學生進行“一次生活關心”“一次課業輔導”“一次信心激勵”。同時,每學期全縣所有結對教師都要做到“三個一天”,即結對教師要與幫扶對象做到 “一天同學習”“一天同吃住”“一天同活動”。
關愛留守兒童,讓成長不孤單。商南縣科教體局將控輟保學列入校長任期責任考核目標,各校成立控輟保學領導小組并簽訂《控輟保學責任書》;將每年的3月、9月定為“控輟保學活動月”,對有輟學傾向的留守兒童早發現早制止。為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在校期間吃住等困難,全縣留守兒童全部享受“兩免一補”,并建設一批高標準的寄宿制學校。各校每學年之初制訂留守兒童工作計劃和留守兒童教師幫扶計劃,印發留守兒童信息登記表和調查問卷,每班科任教師結對一名留守兒童;學校還為留守兒童開通親情電話和網絡QQ,經常讓他們與父母通話或者視頻。形式多樣的幫扶讓留守兒童成長不再孤單。
改變物質困境,讓學習無負擔。商南縣成立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對原料采購、出入庫、學生實名制、營養膳食食譜等進行監督,并將此納入校長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對就餐面積不達標的食堂進行升級改造,改善就餐環境,并在農村學前階段實施營養改善計劃,讓每位幼兒每天都能喝上“放心奶”,吃上“放心蛋”。省內幾所結對幫扶高校志愿者和支教志愿者向貧困學生伸出援助之手,通過“點亮微心愿”活動,為學生提供一本書、一副球拍、一支筆,讓看似微小的愛散發著耀眼的光。
扶心先扶志,讓校園變樂園。全縣學校設立親情關愛室,幫扶教師鼓勵學生卸下心理負擔,正確面對家庭生活中的困難,用陽光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縣共青團舉辦“打牢知識基礎,改變家庭命運”勵志報告會、開展 “中國夢、成才志”主題教育活動和“最美商南少年”評選活動,幫助貧困學生重拾自信。學校心理健康發展中心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講座,引導貧困生克服自卑心理,形成健全人格;學校還通過“心靈驛站”工作室,舉辦以“理想、信念、目標”為主題的講座,幫助他們形成文明守紀、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鼓勵貧困學生積極參加省市縣和學校組織的藝術表演、運動會、社團活動、演講賽、漢字聽寫大賽等活動,從培養學習興趣向生活情趣無限拓展。
資助陽光透明,不落一個學生。在教育脫貧中,商南縣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普通高中免學費、中職教育免補政策、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各項資助政策,扎實推進各學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在宣傳各項資助政策到位后,學校保證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優先享受。貧困學生享受相關資助政策先由班主任進行初步摸底,對提出申請的學生由戶籍所在地村委會審核,經過班級評議、確定人員后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再由班主任、學生代表完善相關信息,班主任將完善的信息表冊上報學校匯總,學校將匯總名單公示7個工作日無異議后,再由學校監督小組審核簽字后上報縣科教體局資助中心審核,審核通過發放資助金。國家助學金和生活補助的公平公正公開發放,為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供了物質保障。
(作者系陜西省商南縣科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19日第1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