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我以教育部第二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學員的身份走進俄羅斯,對俄羅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有了更真實的了解和更真切的感受。俄羅斯聯邦從蘇聯繼承了內容豐富、理念先進的教育制度,學校數量眾多而且質量優良。在“后改革時期”,俄羅斯學術界做了大量工作,不僅繼承了歷代教育學家遺留下來的教育制度研究精髓,而且還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更新完善。
獨立學習彰顯學生個性
俄羅斯的教育分為兩類——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A教育包含嬰幼兒的學前教育、初級教育(小學)、基礎教育(初中)和中級教育(高中)。從小學一年級,俄羅斯教育就開始了對孩子們獨立意識的培養。小而言之,是為了孩子們能獨立選課,大而言之,則是為了培養有主見的合格公民。俄羅斯的學制體系也很靈活,初中后可以分流到職業教育,高中畢業后也可以選擇職業教育路徑。管理人員和班主任會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課程和教育路徑。
其中,基礎教育階段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必修課程包括人文系列,即俄語、文學、外語、俄羅斯史、世界史、經濟、地理、法律基礎、政治學、體育等;自然科學系列,即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生態學、天文學等;技術類課程,包括繪畫、制圖、家政、裁縫、烹調、陶塑、金屬加工等。因為學科門類較多,每個學生都要花很長時間來選課,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課表。這個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能力,也能從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
俄羅斯自2009年起實行高中畢業國家統一考試,考試科目共11門,其中數學、俄語為必考科目,其他為選考科目。選考科目根據所報考大學和專業要求而定,但參加奧林匹克競賽并獲獎的學生,其相應科目可以以滿分計算或免試入學。莫斯科國立大學、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和其他一些符合條件的大學和專業有權進行補充測試。
俄羅斯這種寬松的學生成長生態、豐富的課程設置、多樣的選修課程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最佳的環境。選課讓學生從小培養選擇能力,也讓學生的興趣和創新能力得到了良好發展。
友誼發展培養交往能力
參觀學校時,我發現個性化的教室布置得溫馨而科學,文化氣息濃厚,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供孩子們隨時去查閱,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學校根據不同學齡段布置教室,學校文化建設凸顯“家”文化屬性,舒適、自由、簡潔,處處凸顯了藝術內涵。所謂環境育人,就是讓學生喜歡學校、喜歡教室。學生帶著一種放松的心態去探究、去發現,培養動手能力。我參觀時發現孩子們的小發明、小創造特別多,三五個孩子聚在一起研究、討論,天性得到最大的釋放,從而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關注同伴的交往關系,是俄羅斯教育的一大組成部分。俄羅斯的育人標準是寬知識、善思考和堅守善良,體現了教育本真。在考察中,我發現俄羅斯的大部分學生都開朗自信,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同學關系非常融洽。
俄羅斯的教育體制中,基礎教育學段的學生大都在一個學校,能促進關愛、模仿、融合的育人環境的形成。俄羅斯學制體系實行的“4+5+2”學段分布,讓初中階段的學習和發展充分。因為學段時間長,孩子們可以安度青春焦慮期。這能更好地促進交往,提高同伴交往能力,也為以后走進社會的社交能力打好基礎。
俄羅斯基礎教育為小班制教學,每個班級的人數很少。我們參觀的一所學校每個班級16人左右,有一位專職班主任、6位心理咨詢師和8位教學法專家。學校教師數接近學生數的1/3,這應該和俄羅斯學校開設的課程有關,因為一個班級每學期有時需要開設近20門課程。教師的學歷普遍較高,素養較好。師生之間關系平等,學生的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多元教育凸顯核心素養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受西方教育觀念的影響,俄羅斯的教育思想已經形成多元化,但其主流未變,而且能做到很好地內化西方社會教育思想的精髓部分。雖然俄羅斯教育近年來受經濟下滑的影響而發展不均衡,但是其教育思想仍是與時俱進的。
俄羅斯的半日制教育是全日制教育最重要的補充和發展,是發展學生個性最有力的舉措。1992年的《俄聯邦教育法》正式將起源于蘇聯時期的“校外教育”更名為“補充教育”。2014年9月4日,俄羅斯政府頒布政府令,批準俄聯邦《兒童補充教育發展綱要》,其中提出到2020年擬將參加補充教育的兒童比例提高到75%。截止到2015年1月1日,俄羅斯接受補充教育服務的兒童覆蓋率達到64%,參加補充教育學習的兒童超過950萬人,補充教育機構共計11710所,絕大多數由國家設立。
每天下午3點至6點,學生由學校教育轉到補充教育,各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從體育、藝術、科學等學科中去選擇。課程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給孩子們最充分的自由選擇權。這對學生選擇力的培養和綜合素養的發展功不可沒,也使他們的個性得到最大發展。俄羅斯學生的藝術素養、科學素養、身體素質以及堅韌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也都與這樣的教育分不開。
(作者系廣東省茂名市祥和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教育部名校長領航工程卓越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8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