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70年,是教育事業快速前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的70年。在這70年里,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始終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問題,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力度不斷加大,有效地保障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完成學業。
70年來,學生資助促進了教育事業快速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實現了質的飛躍,在教育脫貧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貢獻。據《2018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政府、高校及社會設立的各項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共資助全國普通高校學生4387.89萬人次,資助資金1150.30億元。在這組令人振奮的數字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學生資助“四化”模式的顯著成效。
資助目標的公平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又是推動社會公平的重要動力。學生資助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工程,事關教育公平。在這70年里,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問題,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力度不斷加大,有效地保障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完成學業。經過70年的努力,國家學生資助項目從少到多,資助面從窄到寬,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即所有學段(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所有學校(包括公辦與民辦)全覆蓋、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可以說,我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學生資助之路,“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基本實現。
資助政策的體系化。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學生資助政策。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學生供給制”到“人民助學金政策”,從改革開放初期增設“人民獎學金”到“獎學金貸學金并行”,不難發現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從對象、范圍、力度到內涵,均實現了質的飛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學生資助工作突飛猛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2019年4月,財政部、教育部印發《關于下達2019年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預算的通知》;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設立中職教育國家獎學金等。國家通過頒布完善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導、學校和社會廣泛參與的“三位一體”資助格局,形成了世界上覆蓋范圍最為廣泛的資助體系。
資助對象的精準化。為落實好國家資助政策,各地紛紛建立對象識別精準、資助管理精準和服務精準的資助工作體系,確保國家資助政策能夠落地生根。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3名學生收到“我是西電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小助’……近期將為你發放隱形資助720元……”的短信。原來這條疑似“詐騙”的短信,是學校通過分析校園一卡通消費大數據,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的隱形資助。這種以信息化促進學生資助精準化的方式方法,目前已被很多國內高校采納,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資助工作水平的提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實處發力、見到實效。
資助方式的人性化。學生資助最終要服務于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自由發展,將維護學生的尊嚴、幸福和自由作為評價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成敗得失的標準。在資助方式不盡如人意時,學生出現了“等、靠、要、爭、搶”等情況,學校出現了漏助、錯助、誤助、過度資助等問題,更為嚴重的是社會媒體不考慮受助者的心理感受,大肆宣傳受助者的個人隱私,導致其因接受資助受到心理傷害。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日,通過分析資助對象,采取隱形資助的方式,可以做到讓受助者的隱私得到有效保護,讓資助方式更溫馨。
在新中國成立70年之際,中國教育已經站上新的歷史起點,向著教育強國闊步前行。70年來,“四化”模式促進學生資助水平不斷提升,為促進教育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和重要動力,為暖民心、促發展奠定了基礎。
(作者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9年09月26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