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忘記在雄龍村第一次集中培訓課上的開場白:“科技助力當地產業,這是我們一輩子的事。”
2016年6月,基于前期多年的一線社會服務實踐工作經驗,我被選拔到鳳凰縣雄龍村任科技助力專家組長。第一次踏上雄龍村的土地,我就思考:如何確定一種適宜喀斯特地貌地區的雄龍村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如何針對當前臨時性、后補性、碎片化的產業技術培訓,建立起一種長期的、事先的、系統的技術指導方式?
通過調研考察、走訪慰問、座談商討、試種試栽、現場指導、集中培訓、結對培養示范戶等幫扶,村里發展玉竹示范基地200畝、特色綠色蔬菜示范基地100畝。
2018年7月19至22日,我帶領湖南農大博士團與企業老總20余人,冒著酷暑赴鳳凰縣勝花村、新光村、竹山村等開展科技助力與產業對接。開展集中培訓講課3場、產業對接座談5場、現場指導6次,發放培訓資料1500份,走訪結對幫扶示范戶15人,贈送新品種、農藥、肥料20種。我對一位結對幫扶示范戶說:“我們是來認親戚的,不是只走走看看,以后有技術上甚至生活上的困難,都可以和我們聯系,不要見外啊!”
2019年7月17至20日,我帶領22人的博士團赴溆浦縣開展科技助力中藥材防災減損與產業發展活動。到達當天下午我就做了“中藥材汛期防災減損與傳統種植基地建設升級”的專題培訓。同行企業老總告訴我,深感此次活動接地氣、技術實用,有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
多年來,我帶領團隊深入20多個貧困村扶貧一線,開展針對貧困戶的技術培訓、田間指導、產業對接、扶志扶智。記得在鳳凰縣竹山村幫扶時,我遇到一個非建檔立卡村民,希望能給他推薦一個懂嫁接技術的專家。“不用推薦,我現場給你示范如何嫁接!”冒著酷暑,我給村民示范了4種嫁接方法。“專家們不只會坐在實驗室里和課堂上,還能解決田地里的真問題。”這是村民們對我說的心里話。
(作者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30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