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1月11日本版刊發了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葉賦桂教授的《師范教育依何而存》,在業界引起較大反響,來函來論甚多。今選刊其一,以示回應。
改革開放至今的40年里,我國師范教育大致經歷了從“封閉的師范教育”到“開放的教師教育”,之后又進入了“重振師范教育”的三個發展階段。為何在重振師范教育的政策語境下,師范教育又一次引起討論呢?《人民日報》在今年11月2日刊發了一條新聞,“深圳一高中招20名老師 其中19名是清華北大畢業”,新聞雖短,背后蘊含的信息量巨大,其實在此之前,北京許多中學近年來新進教師中“名校+博士”的新聞已頻頻出現;因此,從民間到學者都發出現在的師范院校何去何從之問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的教師教育供給與需求都非常龐大,遠不是幾所名校能涵蓋得了的,至少廣東在教師教育領域就存在以下三個并存的現象。作為一個省域內差異較大的省份,廣東目前在教師教育領域存在的情況可以看作國內情況的縮影,極具樣板意義。
一是“短缺”與“過剩”并存。珠三角地區公辦教師職位是一位難求,往往會吸引幾十乃至百倍數量的求職者應聘,甚至有些地區對招聘編制內教師進行了學歷與畢業院校的限制,并劃定了具有報考資格的畢業生學校,不在范圍內的地方師范院校畢業生連報名資格都沒有,這時候貌似呈現的是準教師資源極度“過剩”的現象;但是我們在韶關地區看到了不同的情況,這里是廣東的粵北欠發達地區,鄉村教師、基層教師短缺一直困擾著當地的教育部門,為解決此問題,還試行了對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的政策,以此來吸引教師落戶縣城,執教鄉村;據當地中學校長透露,他們每年都會去一些師范大學招聘教師,往往是一無所獲,這時候我們看到的是“短缺”。究竟“短缺”還是“過剩”才是廣東教師教育的真實情況?其實都是,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復雜局面。
二是“高薪”與“低薪”并存。深圳市招聘教師年薪28萬的新聞不僅吸引著大眾的眼球,也吸引著清華北大的學子趨之若鶩,一時間不論是新聞還是坊間,都充滿了教師收入高、教師職業令人羨慕等說法。但從全省基礎教育的情況來看,并不全是這樣,在粵東西北的基礎教育階段,吸引優質教師的障礙除了事業發展、生活便利等因素外,收入依然是一個最主要的因素。不可否認,近年來國家為了保障欠發達地區的教師收入是下了大力氣的,例如,廣東在2013年就已經在欠發達地區98%的縣實現了教師工資“兩相當”,但是否存在低水平的“兩相當”,又或者存在教師和公務員的工資與收入是兩個概念的情況?因此從全省看來,教師的收入差距顯然還很大,高薪與低薪是并存的。
三是“編制內”與“編制外”并存。毋庸諱言,目前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隊伍中,存在著“編制內”與“編制外”兩個群體,編制外教師一般稱為非編教師,這個群體的教師不僅收入遠遠比不上編制內教師,在職業發展、養老保險等方面與編制內教師也有較大的差距。某些常住人口遠大于戶籍人口的地市,這個問題顯得十分尖銳,因為地市人口一直處于凈增長狀態,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也在不斷增長,但教師編制卻做不到同步增長,某地市部分行政區的義務教育階段非編教師一度占到教師總數的40%左右。這些非編教師群體總體而言是不穩定的,當地教育局領導坦言,每到教師招聘季節他們就格外緊張,轄區內的非編教師都在一年一度地努力考取各地市的編制內教師職位,一旦考上就馬上離職。
以上三個并存的現象說明我們目前在教師教育的需求側面臨一個非常復雜的局面,作為教師教育主要供給方的師范院校,其存在的價值與依據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第一,依龐大的地方基礎教育師資的剛性需求而存。現階段地方師范院校依然是義務教育階段師資的來源主渠道,部分發達地區的中學招聘綜合性高校的畢業生只是師資來源部分多樣化的表現。
第二,依扎實的師范生教育專業能力而存。教師是一種專門職業,要求從教者不僅要具備學科專業能力,同時還要具備教育專業能力,包括全面掌握和善于運用教材的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善于了解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和學習情況的能力、組織領導課內外活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教育專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養成性培養的顯著特點,在本科師范生的四年培養過程中,教育學的理論知識從教育學、心理學、教育評價、教育政策等內容開展漸進式學習,師范實踐能力的培養從教育見習、課程研習、課程實踐到教育實習,通過四年不斷線的培養,合格的師范畢業生已經具備了教師的基本素質。而非師范專業的綜合性大學畢業生的教育專業能力在入職后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再培養過程,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首任校長吳穎民認為“他們在科研方面是強項,可是像耐性詳盡的教育工作——培育學生的良好習慣、思維能力,處理學生生長進程中遇到的困惑方面未必是他們的強項”。
第三,依促進教育公平的獨特作用而存。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教師是推進教育公平最寶貴的資源,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所在。不可否認,在目前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情況下,欠發達地區的基礎教育師資供給還不能完全靠市場機制的調節,還需要政府起到切實保障作用,現在師范院校的公費師范生政策、師范院校的鄉村教師定崗置換培訓等都是保障教師教育培養與培訓領域實現相對公平的政策抓手。
(作者系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25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