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金秋,人間的天堂。在這宜人的季節里,我和來自湖北鄉村的200多個小學數學教師參加了由中國教育服務中心培訓中心承辦的國培項目(A082)的學習。在這次活動中,我有幸走進了華應龍老師的課堂,近距離地接觸并深深領略了華老師課堂的美,也燃起我們鄉村教師對教育的熱愛之情。
美在和諧,美在人格。華老師的課堂氛圍輕松、愉悅,充滿了尊重與平等。華老師謙卑的身姿、幽默的語言、友善的態度,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孩子以及聽課老師們的距離。他就像一個鄰家大哥,和孩子親切地交談,享受著孩子們帶來的驚喜。爽朗的笑聲充滿了感染力,充滿了整個教室、整個會場,彌漫散落在整節課上。孩子舍不得下課,聽課老師也喜歡上了他。我想,不僅僅是因為課吧,更重要的應該是華老師課堂展現的和諧之美以及迷人的人格之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說過一句話:“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華老師正好印證了這句話。
美在設計,美在生成。“閱兵中的數學故事”是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為主的拓展性數學課的典范。符合2011版新課程標準中關于綜合與實踐課的定位及價值體現。課堂以故事為形式,問題為載體,引導孩子自主參與,培養了孩子的問題意識和應用意識及模型思想。華老師從驚嘆國慶閱兵之美入手,引導學生尋找美在哪、為什么這么美,激發孩子探究美的興趣。以破解六米之謎、海軍方陣、東風41三個故事為線索展開教學,調動起孩子的好奇心,給枯燥的數學課堂注入生命和靈性。孩子們懷著極大的熱情在一個個故事中開動腦筋,思考辦法、合作交流、質疑辯論,體現出課堂設計的巧妙和精美。孩子們結合線段圖,從方陣通過檢閱區的時間問題聯想到火車過橋和植樹問題,并利用火車過橋問題的模型方法進行解答,讓我們體會到孩子思維的深度之美和知識的生成之美。
美在寬容,美在化錯。當孩子把答案1.40米每秒寫成140米每秒時,華老師平常心待之,笑著問有沒有問題。其他孩子馬上站起來糾正答案。出錯孩子聽懂以后,華老師沒有就此放手,他認為孩子出錯不僅僅是因為粗心,很可能是數量表示的意義沒弄清楚,所以繼續幫助出錯的孩子深入分析。華老師列舉了高鐵的速度,孩子通過比較,很快發現問題——人的速度比高鐵還快,忍不住笑了。他提醒孩子,要聯想到數量表示的意義才不會出錯。華老師善于找到出錯源頭,進行深度糾錯,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結果糾錯。他善于利用錯誤資源,把錯誤當寶貝。正如華老師所說,每個錯誤就是一次提醒;化錯,搔在學生的癢處,揉在學生的痛處,化在學生的羞處;對著對著就錯了,錯著錯著就對了。
美在品格,美在情懷。華老師的課堂孩子思考空間大,思維強度高,不僅僅是一節優質的數學示范課,更是一節震撼的道德品質課。通過算出方陣通過檢閱區的時長(84.2秒),華老師不失時機地講述了參閱官兵背后訓練的故事(用了5個月時間,每天苦練10小時,磨壞了5雙鞋……)。從這一系列數據中讓孩子深刻體會: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每一項成就都要付出十倍、百倍乃至千萬倍努力,培養了孩子刻苦、努力、堅韌的品格。課堂末尾,華老師再次詢問閱兵之美美在哪,首尾呼應。通過閱兵之美(數字美、力量美、精度美、速度美),引導孩子聯想到中國精度和中國速度,巧妙借助數學課堂、數學語言、數字數據歌頌祖國,完美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一切緣于華老師濃濃的數學情,深深的家國情。
美在播種,美在啟迪。華老師的課堂給孩子播下了一粒種子,給聽者種下了一棵數。華老師說: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激勵孩子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美。正如華老師最后結課時引用馬克思的話:“任何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的時候才能達到真正完美的地步。”華老師告誡孩子們的話又何嘗不是在啟迪我們也要做一個心中有數的的數學老師呢。華老師說,讀書和思考成就了他。因為心中有數,他經常將閱讀與數學、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挖掘、積累資料、文獻、書籍及生活中的數學教育契機。就是這個心中有數,成就了華老師多姿多彩的課堂,放眼望處皆是美。
不辜負年華,不辜負孩子,不辜負華老師。讓我們做一個熱愛讀書、善于思考、心中有數、眼中有美的數學老師吧!
(作者單位:湖北咸寧外國語學校玉泉校區)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27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