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把校園足球作為立德樹人的載體,作為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突破口,作為擴大足球人口規模的基礎性工程,作為提升足球競技水平的重要抓手,整合教育和體育優勢資源,構建起了深度融合發展的校園足球“廣州模式”。
強化頂層設計。2014年在全國率先制定市級三年行動計劃,推廣“五個一”校園足球工作模式,建立市級校園足球聯席會議制度。
強調普及為重。編印校園足球教材和讀本,普及足球課堂教學,創建足球特色幼兒園,將足球作為中考體育統考選考項目,引導學生參與足球活動。強化課題研究,探索課程課題融合。發揮特色學校師資、場地等的優勢,構建“市區10分鐘校園足球圈”“鎮街10里校園足球圈”。
深化教體結合。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每年開設足球教師、教練員、裁判員培訓3—4期并針對學校教師開設D級教練員培訓班;派出足球精英指導員進校園,構建“足球名宿—退役足球運動員—外籍足球教師—精英指導員—足球教師—體育教師”教練員體系;與富力合作構建競賽體系,連續5年舉辦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與市足協共同構建運動員榮譽體系,探索試點“市隊校辦/區辦”;探索社會與學校資源互補,通過團購租賃方式將社會足球場統籌安排給學校使用,專業教練員搭建市區校三級、小學初中高中銜接的足球梯隊。
深化對外交流。持續開展國內交流合作,加強與北京、上海等地市校園足球交流。探索建立對口幫扶機制,強化對貴州黔南州等地幫扶力度,拓展與歐美足球發達國家的國際交流。
強化保障措施。加大經費投入力度,2019年省、市投入4771萬元,較2018年增長155%。推進足球場地建設,2015—2017年投入17.5億元,實施學校體育衛生基礎設施提升改造,2018年投入3.2億元,新、改、擴建,修繕足球場160塊,通過發展“小場地,小足球”、建設樓頂足球場、燈光球場等,實現場地使用效率最大化。
短短5年時間,廣州校園足球發展已在普及上打下了良好基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也逐步提高,2016—2018年報告顯示全市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合格率逐年上升,不及格率逐年下降,涌現出2017年中超U23最佳球員、富力主力中后衛黃政宇這樣的運動員,充分體現了校園足球全面育人的宗旨。
(本報記者 李小偉 焦以璇 整理)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21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