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市大力推進校園足球改革發展,將其作為落實“五育并舉”的基礎性工程、書寫教育奮進之筆的重要抓手,構建形成了“教體結合、賽訓一體”的校園足球“滿天星”青訓發展新模式。
構建“三級聯動”全域推進體系。一是市級統籌。全力支持中國足球協會國家級青訓中心(成都)建設,推動和成都興城等本地足球職業俱樂部建立合作機制。二是區級引領。推動金牛區、成華區深化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建設,組建高水平外籍教練參與的專家團隊,指導學校足球教學、校內賽訓、校際聯賽。三是校級覆蓋。督促指導全市273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教會學生足球技能的同時,堅持開展校內訓練,組織校內班級、年級聯賽。
深化“課堂課程”普及引導作用。一是通過培訓、招錄專兼職足球教師等方式不斷擴充師資隊伍,探索退役運動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參與校園足球政策機制,每年開展校園足球教師(教練員)技能提升和等級培訓1000余人次。二是市級教研機構專門開展足球課程建設和課題研究,分類指導學校探索開發足球校本課程,推動足球與德育、語文等學科融合。三是整合在蓉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深度開展校園足球課程建設、人才培養、師資培訓等合作。
完善“多維立體”科學訓練方式。改善訓練條件。累計投入7.5億元對470個學校運動場升級改造,每年列支3000萬元專項工作經費用于推動校園足球開展。
制定訓練標準。科學研發《成都市校園足球訓練大綱》,解決基層教練訓練理念、訓練內容、訓練方式三個統一,堅持“平常練、周末練、假期集中練”,實現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全覆蓋。
創新訓練體系。建立自上而下的校園足球技戰術體系,對校園足球優秀隊員和有職業化發展潛質的足球“苗子”開展系統訓練。
拓寬“全面貫通”人才培養通道。深入開展特色學校班級賽、年級賽,做到班班有球隊、周周有比賽,形成“人人都參與、班班有足球、校校有特色”的局面,每年約52萬名學生經常性參與校園足球運動。
優化聯賽體系。設立市縣校三級校園足球聯賽體系,探索建立主客場、雙循環等全新賽制。
實現專業培養。利用高水平校園足球競賽平臺,打通學生成長的校園足球培養通道和U系列職業發展通道。
(本報記者 焦以璇 李小偉 整理)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21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