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項2022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78個本科專業中,國家級和省部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占比92%;74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近100個省部級、國家級重點科研平臺向本科生全部開放……
“人才培養是根、本科教育為本,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基礎和前提?!北本┖娇蘸教齑髮W黨委書記趙長祿表示,學校要以一流理念、一流師資、一流平臺、一流服務、一流文化培養一流人才。
如何堅持“以本為本”?亮眼數字背后,瞄準一流人才培養,北航有著怎樣的改革探索?
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模式
“咽鼓管和中耳壓力平衡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系?”大二那年,北航生物醫學工程專業2019級本科生付一凡帶著課上的疑問請教授課教師汲婧。盡管這個問題有點兒“小”和“偏”,但是留心關注半年后,汲婧告訴付一凡,業內有位醫生也在做相關研究。就這樣,在校內外專家的幫助下,付一凡用一年時間完成了自己的科研初體驗。
“我的科研興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通過這次嘗試,付一凡發現,科研本質上就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大二那年的科研體驗雖然是很小的一步,但給了我很多樂趣和信心”。
今年,通過重重遴選,付一凡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在他看來,比較早開始的科研經歷和醫工交叉背景是他能順利入選的主要原因?!霸诒焙?,學校很重視我們的學科交叉能力,給了我們很開放和自由的課程選擇,幾乎覆蓋了生物醫學工程的全部領域?!?/P>
今年秋季學期,北航“協和醫班”正式開班。瞄準復合型未來拔尖醫學人才這一培養目標,兩校共同制定培養方案、配備優質師資,推動交叉課程體系重構,培養富有工科素養的醫學科學家和兼具醫科知識的卓越工程師,為前沿醫療技術的創新及高端醫療裝備“卡脖子”技術的突破貢獻北航力量。
面對“如何為未來培養人才”的教育之問,北航著力打造“強情懷、強基礎、強實踐、強融通”的四強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化本科專業供給側改革,優化專業結構布局,形成空天信醫融合、工科優勢集群、文理精品特色、前沿交叉顯著的專業體系,面向未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以我國首位空間站載荷專家、北航宇航學院教授桂海潮為榜樣,如今,付一凡的心中也有一個夢想——成為我國首位“太空醫生”。
一流平臺為人才培養筑基
北航2022屆本科生黃森的畢業設計很特別:以“共研一架飛機”這個工程目標為牽引,依托學校新一代全數字化飛行器科教協同創新平臺,他同來自學校4個不同學院的19名教師、27名學生共同完成了“智能協同無人機數字化協同設計”這個大課題。
“當時,我負責的是無人機航電系統設計這個子課題,這也是我現在碩士期間繼續研究的方向。”在黃森看來,比起聚焦在個別環節的常規畢業設計,跨學院、跨學科“讓自己對無人機研制的全流程有了完整的認識”。
復雜性、系統性是工程問題的突出特點。如何讓學生盡早地了解工程研究、形成工程思維、提升實踐能力?
在北航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潘翀看來,關鍵是要有一批高質量的科教協同平臺,幫助學生把課堂上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工程經驗。
反思過去科研設備采購中存在的“應急”“補短板為主”和科教資源建設相對分散等問題,近年來,北航提出“不撒芝麻鹽,要建重器”的科教協同平臺建設目標,通過首批投資4億元、分級分類建設的10個科教協同平臺,提高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提升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能力,推動學校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深度融合。
作為重要的教學設施,如今,這批平臺已經支撐起學校本科課程建設和卓越工程師培養,為專業課程、科研項目雙驅育人的新機制提供了運行載體。以新一代全數字化飛行器科教協同創新平臺為例,除了可供400余名學生同時開展10余個數字化飛行器設計實驗實踐外,平臺已累計支持包含“飛機總體設計”等15門線下課程及“隱身飛機探究與設計虛擬仿真實驗”等6門虛擬仿真課程教學,服務學生實驗實踐3677人次,支撐了7個省部級及以上教改項目的建設。
北航校長王云鵬表示,學校堅持學科、平臺、團隊一體化建設,圍繞重點方向搭平臺、引人才、聚團隊,將科研勢能轉化為人才培養新動能,支撐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
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從教34年的國家級教學名師、北航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授郭衛東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獨立帶課時,當時的教研室主任黨祖祺總是坐在最后一排認真聆聽?!罢粋€學期,黨老師沒落一節地全程聽了我的課,并且每次課后都給我做分析,肯定優點、糾正不足,這段經歷讓我受益一生。”郭衛東說。
“傳、幫、帶”三階段式的青年教師培養模式,是北航的傳統。隨著一大批年輕教師逐漸走上課堂,如何幫助年輕教師快速成長,成了學校工作的另一大重點。近年來,學??茖W規劃人才梯隊,發揮人才培育引進的“四個效應”,通過分系列發展與評價機制改革,建立了“教研、教學、研究、實驗和管理服務”五大系列,構建了“分類管理,科學評價,強化責任,人盡其才”的分系列發展與評價體系,引導教師扎根課堂、潛心育人。
“好教師一定是從課堂上成長起來的,好的課堂一定是評出來、督出來的。”從2021年春季學期起,北航相繼在本科教學中啟動了全員隨堂聽課制度、大同行評價機制、“集中聽課月”制度等,并持續發布“一對一”督導聽課和學生評教結果,對教學質量低的教師采取多種幫扶措施,對評價結果差的教師實行“授課熔斷”,并將評價結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優的重要依據。
作為學校本科教學督導組成員,北航外國語學院教授胥國紅已經通過推門聽課、在線隨機看課等方式旁聽了不少課,“越來越多的教師對站上講臺、講好課充滿自豪感。爭做好老師、上好每節課的良好氛圍,已經在學校里蔚然成風”。
從2017年啟動本科人才培養改革以來,北航圍繞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跑出了“加速度”,從人才培養四強模式的凝練總結,到“把一流學生培養成一流人才”的教育質量理念的提出,北航為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如何“固本強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20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