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風沐雨六十載,弦歌不輟寫華章。坐落在勝利油田腹地的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創建于1965年,前身為“九二三廠職工子弟學?!?,因社會發展所需,曾多次易名,2005年更名為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勝利一中”)。建校60年來,學校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高擎“全人教育”改革大旗,薪火相傳、砥礪前行,積淀形成了深厚的育人文化底蘊,培養了大批優秀學子。2017年,學校獲得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錨定愿景 聚力打造“全人教育”育人文化
勝利一中始終堅信文化的力量,學校文化不僅是學校的精神財富和獨特標識,還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為‘全人’素養之達成,為生命境界之提升”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學校致力于建設“全人教育”文化,以“黨建統領、理念引領、管理賦能”為工作愿景,不斷豐富學校文化內涵,強化學校文化表達,整體推進學校育人文化建設。
?。ㄒ唬┮渣h建統領學校育人文化建設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文化高質量建設,是勝利一中一以貫之的工作思路。
一是持續完善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不斷強化建章立制,如《黨委會議事規則》《校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等,聚焦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凝聚黨政合力,以規范化領導深化學校治理結構轉型與文化建設。
二是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夯實學校黨委主體責任,切實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健全責任鏈條,抓好壓力傳導;細化意識形態工作職責,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把政治理論學習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重要工作,認真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抓好學校黨委班子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集體學習,不斷提升理論學習實效;注重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班子成員勤政務實,率先垂范。
三是努力打造作風過硬黨支部。結合“黨支部建在年級和部門”的實踐探索,推動黨建與業務密切聯系、相互促進、有機融合。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制度、談心談話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請示報告制度等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確保組織生活嚴格、規范。
四是不斷擦亮優質黨建品牌。結合“黨建引領創名校,立德樹人育英才”黨建工作要求,抓實系列舉措。加強黨務人員配備及專業素養提升,建立一支工作能力較強的黨務專兼職人員隊伍。扎實開展“讓群眾滿意的黨員”等評選活動,切實發揮引領全體教師、服務廣大學生的榜樣示范作用。以中學生業余黨校為陣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力鑄造“黨建引領創名校,立德樹人育英才”黨建品牌。2021年,學校獲評山東省中小學校“一校一品”黨建品牌示范校;學校黨委兩次獲得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ǘ┮浴叭私逃崩砟钜I學校育人文化建設
在辦學實踐中,勝利一中形成了“為‘全人’素養之達成,為生命境界之提升”的理念文化,并由此踐行“全人教育”,這既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凝練表達,也是教育哲學思想的落實轉化?!叭恕?,就是完整的人、全面發展的人;“培養全人”就是充分開發人的潛能,全面提升人的價值。針對“全人教育”,勝利一中有自己的認知與行動,那就是使每名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個體生命的潛能得到充分、持續、和諧的個性化發展。
為了建設“全人教育”文化,勝利一中確立“一切為了發展”的辦學宗旨,即“一切為了學生發展,一切為了教師發展,一切為了學校發展”,并由此厘定了育人目標、學校精神、校風校訓與教風學風。育人目標即“培養品德好、身心健、志向遠、基礎實、能力強、特長突出的高素質人才”。學校精神即“敬業奉獻,勵志圖新”。校風即“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校訓即“誠、勤、立、達”,“誠”要求師生為業篤誠、為人真誠、為學精誠,“勤”要求領導勤政、教師勤勉、學生勤奮,“立”則指立德、立功、立言、立人,“達”則指明理通達、做事練達、為人曠達。教風即“身必正、業必精、言必達”。學風即“篤于學、慎于思、敏于行”。勝利一中在創建“現代化全國一流名?!钡膶嵺`中,始終堅持“全人教育”,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努力培養富有文化修養與社會責任、兼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胸襟的時代新人。
?。ㄈ┮愿咝Ч芾碣x能學校育人文化建設
勝利一中歷來注重以高效管理彰顯文化價值和追求,又以構建注重文化價值和追求的管理機制,促進學校育人水平和辦學境界的持續提升。
一是注重精細化管理方法的優化。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注重調研、用好領導信箱,積極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及時了解廣大師生的急難愁盼。強化精細化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明確問題癥結所在;注重精細化管理的預見性和針對性,減少重復勞動和無效勞動;突出精細化管理的民主性和人文性,強化綜合研判,避免過于依賴制度帶來的剛性之弊。學校秉持精意細心的態度,以精密細致的過程形成精進精彩的結果,在賦能“全人教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凝聚、激勵等管理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不斷加強執行力建設。勝利一中深知,落實與務實是執行的真諦。學??茖W分解權力與責任,使“管理處處見、權力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大力弘揚“嚴真細實快穩”的工作作風,強化執行力,努力做到“定了就辦、說了就干”,雷厲風行、令行禁止;同時,加強管理流程監管和過程督導,形成“決策—執行—反饋—監督—評價”良性循環機制。勝利一中的高效管理,是法規制度約束“硬管理”與激發師生內生動力“軟管理”的充分結合,以此帶動和促進了“全人教育”文化的持續改進與發展。
聚焦實踐 深化“全人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
勝利一中在踐行“全人教育”的過程中,把握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尊重每一個人”,尊重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是學校實施“全人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邏輯起點。
?。ㄒ唬┰凇叭恕闭n程改革中構建育人生態
課程是學校育人的基礎,學校要實現優質、特色、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課程體系的校本建設、師本實施與生本落實。學校依據“全人教育”育人理念,結合高考改革新動向、新要求,在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整體構建國家、地方、學校“三位一體”的“全人”課程實踐體系,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與綜合素養。
一是強化國家課程高質量落實。學校要求教師既要明確國家課程高質量落實實施體系的價值定位,又要把握課程實施知識整合的重點。教師通過對課程的“選擇、改編、整合”,不僅形成了培養“全人”目標引領的學科課程發展實踐方案,而且更好地促進了課程實施體系的不斷優化。例如,生物學科組創新實施“生物實驗新模式”。首先是開齊開全教材實驗,做到固本強基??茖W規劃生物課時,合理調配實驗資源,克服周期與場地等限制,確保應做盡做。如“生物技術與工程”模塊中制作泡菜、果酒、果醋實驗需一至兩周時間,學校就設置傳統發酵技術實驗室,專供學生發酵物存放和檢測。“生物與環境”模塊中種群密度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調查等實驗無法在課堂上進行,教師就把課堂搬到黃河口濕地、植物園,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實地調查。其次是拓展創新探究實驗,做到培優促尖。生物學科組積極完善顯微實驗室,擴充生物資料閱覽室,建成生物探究創新實驗室(由顯微觀察區、分子實驗區和數字化實驗區三部分構成)。鼓勵教師根據學生實驗過程與結果反饋,對部分實驗進行拓展探究,促進生物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如創新改進“模擬生物體維持pH穩定”實驗。教師從實驗材料及試劑選擇、數字化實驗等多方面進行創新設計,促進了學生合作探究及創新實踐能力提升。2021年,學校獲評首批普通高中省級學科(生物學)基地。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得到了積極回饋,學生韓昊洋獲得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二是加強校本課程特色化發展。開設校本課程有助于學生的自主選擇和個性化發展。勝利一中校本課程群的設置,不僅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實現自己頭腦中迸發的奇思妙想,還能讓學生培養更多興趣和能力。學校開發實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分利用地處黃河入海口和勝利油田的地域優勢,建立了黃河三角洲特色植物生態研究基地等多個特色學科校外實踐基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了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學校在開發實施“社團課程”時,注重開辟各種渠道,以一種對個人和社會都有意義的方式,把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經驗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經濟及文化等多方面知識,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潛能,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在不同的領域找到專長,提高自信心和學習力。學校現有黃河口生態研究社、科普協會、溯源史學社等30多個學生社團。特色學科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參與學生多,活動成效好,各類獲獎成果豐碩。2023年,學校入選山東省首批省級特色高中。
在勝利一中,課程存在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學校不僅注重顯性課程的建設,還十分強調通過隱性課程的實施,豐富德育載體,創新學校文化。例如,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主題團課、“慶國慶·迎中秋”等主題教育活動,“青春心向黨,放歌新時代”合唱比賽、“悅讀·成長”讀書報告會、“致敬大師經典,演繹百味人生”戲劇節匯報演出等,“清明祭英烈”“紀念‘九一八’”等為主題的手抄報、板報評比,參觀黃河口、黃河文化館、東營市檔案館等系列研學活動。迄今已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900余次,其中,“家校攜愛,護學前行”等3個項目獲評東營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
三是促進特色課程品牌化建設。校本課程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創建特色學校的突破口。勝利一中借助校本特色課程品牌化建設,不僅帶動了學校其他工作的全面發展,還提煉了學校的文化精神和思想理念。例如,學校積極推進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深化實施“有目標、分層次、有重點、成系列”德育創新工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優化不同年級縱向銜接、不同學科橫向貫通、課內課外有機融合的德育體系,提高了德育與心育的實效性。再如,學校在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的特色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注重與學科教學融合滲透,提升了高水平體育、藝術特長生的培養成效,提高了特色課程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學校獲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乒乓球后備人才基地等榮譽稱號。近年來,學校乒乓球隊向國家和山東省培養輸送了11名專業隊員,其中3人為中國國家乒乓球隊一隊隊員,他們多次在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國際乒聯世界杯等國際大賽中奪冠。又如,開發實施的“科學教育”特色課程,形成了以“學科拓展、創新實驗、強基計劃、學科奧賽”為主的選修課程群,并在實施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24年,學校入選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
勝利一中的特色課程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學生特長的差異化發展;特色課程品牌化建設的累累碩果,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師生自信自強,努力爭取更大的榮光。例如,在山東省普通高中學生辯論賽總決賽中,學校代表隊勇奪冠軍;在山東省青少年禁毒知識競賽總決賽中,學生收獲桂冠;在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賽中,3人榮獲一等獎;在第七屆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決賽中,2人分別摘得太空探索智能機器人專項賽金獎和銀獎;在山東省中小學師生書法作品大賽中,51名師生獲得省級一等獎;在國學、經典閱讀、英語演講、羽毛球、田徑、圍棋、科技創新等全國和省級比賽中,勝利一中學生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ǘ┰诤椭C高效課堂改革中提升“全人教育”實踐質量
勝利一中深知,教育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決定著學生發展的水平,影響著學校的社會形象和聲譽。基于此,學校一貫秉持“一切育人理念都應在課堂上實踐與創新”的教學原則,通過創新性實施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深化了“全人教育”實踐。
把和諧高效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愿景追求?!叭私逃弊鳛閷W校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實踐主旨,如何把“全人”理念落實到課堂上,促進課堂轉型與變革,達致“全人”培育目標,是每一名勝利一中教師思考與探索的課題。于是,讓每堂課都實現和諧高效,就成為教師努力“磨課”、打造“好課”的教改愿景與行動方向。
在勝利一中,和諧高效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原則標準,也是高質量教學的靈魂。為了建設和諧高效課堂,學校要求教師做到“四個相信”“四個為主”。“四個相信”即:相信每名學生都有渴望成功的愿望,相信每名學生都有向上向好的成長潛能,相信每名學生都有取得成功的可能,相信每名學生都能成就自己的精彩未來?!八膫€相信”不僅讓學生感到被尊重、增強自信心,還能促使教師相信自己、發展自己,師生彼此激勵、教學相長,相互促進、共生共長?!八膫€為主”即:以學生自主學習、自發練習、自動習得為主旨,課堂凸顯“學為本”理念,學生是根本,學習是本真;以“學案”導學導練、教師引導為主導,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中心、學習的主人;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的思想;以思維為主攻,讓思考充滿課堂,把發展學生的思維力作為課堂的主攻目標?!八膫€為主”教學改革構筑起了充滿蓬勃生長力和生命力的勝利一中“課堂圖景”。
建構形成和諧高效教學模式。勝利一中實施的和諧高效課堂既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改變心智模式、個性發展的課堂,是讓學生快樂學習、合作探究、互動互助求解問題的幸福課堂?;诖?,學校研發建構了和諧高效課堂的主導教學模式,即“確立目標、任務驅動→自學交流、互助研討→導學質疑、釋惑解難→習練習得、反思鞏固→拓展提升、總結升華”。該模式的實踐要義在于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參與、小組合作探究為方式,師生間、生生間、人與學習資源之間產生多維互動,多元素和諧共生,從而讓課堂學習高效率、高質量發生。操作旨向是以有思維價值的問題為主線,以自主探究性學習為核心,以思維訓練為目的,師生在共同“探疑—釋疑—再生疑”的和諧互動中,開動腦筋,碰撞思維,交換思想,由此高效獲得知識建構、能力提升與經驗積累。
強化和諧高效課堂的教學管理。學校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制度,促進和諧高效課堂的達成。一是建章立制,加強常規管理。完善《勝利一中課堂管理指南》《勝利一中教學質量評價辦法》,強化制度的剛性要求和制度落實的“硬兌現”。例如,《勝利一中課堂管理指南》包括:落實上課、候課制度;重視早讀課和自習課常規,分層次布置作業;抓實抓細教學環節,切實做好工作;落實集體備課、集體教研制度;嚴格考試制度,嚴肅考風考紀;完善常態化聽課評課制度;加強教案、聽課記錄、作業批改的常規檢查等。二是完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學校致力于完成兩個方面,即:改革評價內容,注重多元與創新;完善評價方式,關注過程與發展。和諧高效課堂評價不只是關注教師的“教”,還關注學生的“學”。評價“學”,既關注學生認知與非認知的雙重評價,又關注學生的自我診斷與自我反思能力,真正讓評價撬動教學改革。三是重視利用外界力量,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勝利一中不把課改、教改作為學校、教師獨有的事情,而是走出校園,積極尋求外界資源(如教育系統內部資源、社會公共資源以及自然生態資源等)的加持助力,合力做功。
智力支持 依托智慧型“全人”教師落實“全人教育”
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是勝利一中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題。因此,學校積極探索教師發展的校本路徑,堅持以涵育師德為初心,以積極價值取向為引領,通過教學、研究與實踐持續培養智慧型“全人”教師,讓“全人教育”之歌唱響整個校園。
(一)涵育教師的人格智慧,讓教師成為崇德與有德之人
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為人師表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有德之人,要具備真善美的職業人格。師德是教師的一種重要職業素養,是教師涵育實踐智慧與專業素養的核心。因此,勝利一中歷來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置于首位,作為培養智慧型“全人”教師的重中之重,通過各種措施與活動,力促教師把外在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德行,使之成為一種自覺的道德信仰和道德追求。每學期組織教師學習《勝利一中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與道德規范評價考核辦法》,做到“警鐘長鳴”;召開師德師風教育大會,常態化開展“樹師德 正師風”教育活動;組織全體教師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加強自我監督和組織檢查。堅持開展“師德標兵”等評選活動,選樹先進榜樣,倡樹高尚師德。廣大教師自我發展的內驅力得到充分激發,教書育人的工作熱情持續高漲。
?。ǘ┳甜B教師的理論智慧,讓教師成為深度學習與深刻反思者
理論智慧來源于學習與思考。勝利一中常常鼓勵教師,為實現由普通教師向智慧型“全人”教師的轉變,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教育理論,形成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獲取教育的精神營養和能量,促進專業素養提升。在勝利一中,讀書學習已經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他們除了研讀教材、課程實施方案,更注重相關學科教學理論與教育論述的學習。豐厚知識的滋養,是勝利一中教師理論與實踐智慧持續增長的不竭源泉。與此同時,“思考”也伴隨著教師的讀書學習與教學實踐即時發生。學校大力倡導教師加強自我反思,撰寫教后筆記和課堂觀察筆記,提高教學現場觀察的敏銳性和教學行為調整的有效性,從而催生教育教學智慧。
(三)培養教師的實踐智慧,讓教師成為研究者與實踐家
盡管教師實踐智慧的增長主要是自身學習和努力的結果,但外部教育環境的支持和保障也較為重要。為了促進教師發展,勝利一中堅持“走出去”“請進來”,鼓勵教師參加實訓,通過實施“專家引領工程、課題引領工程、學習引領工程、青藍工程”“四大工程”,引領教師在研究與實踐中生成智慧、提高素質。勝利一中要求教師把智慧生成嵌入教學實踐,于是備課、說課、候課、上課、觀課、評課成為教師樂此不疲的日常,“一師一優課”、診斷課、匯報課、展示課、優質課讓教師在同儕交流、同伴互動中感悟專業成長的幸福。開展教科研工作也是教師生成實踐智慧的重要渠道。問題即課題,教師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中心,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真正做到了以“教”論“研”、以“學”論“研”、以“研”促“教”?!敖獭W、研”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教師的課題研究水平,還讓教師擁有了成為實踐家的勇氣和底氣,培養出了大批高素質的學生。
六秩耕耘春華灼灼,榮光載途秋實離離。在從甲子輝煌向百年名校邁進的新征程中,勝利一中將繼續發憤圖強,以“全人教育”的更新實踐及更新成果,繪就學校發展新圖景!
(季俊昌)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17日 第08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