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幼兒園教師,我深深體會到,幼兒園的“美”,從不以成人的精致標準來衡量,而是以孩子的“可感、可玩、可創造”為核心。它藏在孩子觸摸新芽的指尖、發現光影的眼里,存在于讓童真自在綻放的教育場景中。
校園的外在美,需要用兒童的視角來構建。我們在角落開辟“一米菜園”,讓孩子們親手種下植物種子,觀察破土而出的生命奇跡;走廊墻面展示孩子們的涂鴉,每個歪歪扭扭的太陽旁都配有孩子講述的“畫里故事”;洗手池邊擺放著他們撿來的鵝卵石,畫上笑臉成為親密的“洗手小伙伴”。各班還設置低結構材料區,用奶粉罐、松果等材料搭建“小城堡”,讓孩子能夠隨時調整創作。這樣的外在美沒有標準答案,卻讓孩子走進幼兒園就像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這份歸屬感正是幼兒園獨有的美學底色。
校園的內在美,融入一日生活的每個細節。美育從不是單獨的美術課或音樂課,它存在于早餐時引導孩子發現“玉米的格子外套”“胡蘿卜的橘色條紋”;體現在戶外游戲中玩“影子游戲”時,陽光把身體變成小狗、大樹,孩子們驚嘆光影的變幻無窮;滲透在生活自理環節中,將小被子疊成“小面包”,在“誰的面包更圓”的互動中體會秩序之美。即便在同伴不小心碰倒積木時,引導孩子說“沒關系,我們一起重新搭”,也是在傳遞包容之美。這些細微互動,比任何說教都更能讓孩子理解:美,就在日常生活中。
建設美麗幼兒園,關鍵在于把發現美、創造美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我們開展“家庭美育小達人”活動,邀請家長和孩子用廢舊材料共同創作。當孩子興奮地向同伴介紹“這是我和媽媽一起做的蝴蝶”,眼中閃爍著的光讓我明白:幼兒園的美,在于是否給予孩子“成為美的主人”的機會。教師要做的不是“打造美”,而是陪伴孩子尋找美,細心呵護他們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愛。
(作者單位:河北省直機關第四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30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