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強國建設和“雙高計劃”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山東商務職業學院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構建“榜樣引領—機制保障—實踐創新—彰顯成效”的就業育人體系。近3年,學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保持在較高水平,糧食儲運與質量安全等拳頭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率超90%,綜合滿意度連續多年位居山東省同類院校前列,形成“高就業率—高對口率—高滿意度”的質量閉環。
以典型樹標桿
讓榜樣事跡成為就業動力
學校將選樹就業典型納入就業工作體系,開展“十大就業典型人物”評選,營造崇尚技能、勞動光榮的就業氛圍。構建“標準—培育—輸出”一體化典型的遴選培育機制,遴選標準涵蓋學業成績、競賽表現和企業評價,確保典型人物具備扎實專業基礎、突出實踐能力和普遍行業認可。2013屆畢業生王毓川憑借“咬小麥判水分,誤差不超過0.2%”的技能,獲評全國技術能手,當選齊魯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其成長案例《青春扎根糧庫 職教筑夢未來》入選《職引未來》首批百強職教案例。2017屆畢業生伊振國獲得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成為守護人民健康的“糧安衛士”;2014屆畢業生榮雪云在博士畢業后以預聘副教授身份入職南京工程學院,其成長經歷激勵眾多學子不斷攀登學業高峰。
學校設立專項資金打造“就業榮譽墻”,線上開設“就業典型人物風采”專欄,線下建設“星光大道”展示平臺,將典型人物的成長歷程、求職技巧與職業發展轉化為可視化案例,融入“三全育人”體系,推動就業指導服務專業化、精準化,達到“一個典型帶動一個專業,一群典型引領一屆學生”的育人成效。
以機制強保障
讓“一把手”牽頭守好就業鏈
學校實施就業“一把手”工程,構建包括就業促進工作機制、就業品牌工程和《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管理辦法》的保障體系。學校建立“黨委書記牽頭、部門協同、學院落實、全員參與、全程服務”的就業促進工作機制。學校打造“12345”就業品牌工程,即:圍繞“高質量就業”一個核心,落實兩項精準服務,聚焦三類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嚴守就業工作“四不準”要求,打造五項標志性成果。學校出臺《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管理辦法》,對重點群體實施定期調度與動態監測。學校黨委書記孫云茂多次在學校就業會議上強調,對就業困難學生要“多幫一把”,更要“厚愛一分”,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貫徹“3+1”導師制,由學院領導、專業教師和輔導員共同幫扶,確保“不讓一名學生掉隊”。
以產業筑根基
使“訂單班”直通就業崗位
學校不斷強化校地、校企合作的深度,拓寬多元合作的廣度,以產業帶動就業。牽頭成立8個省級產教融合共同體、3個市級共同體及煙臺高新區航天航空產教聯合體,打造區域融合新高地。實施“一十百萬”工程,構建“1個專業對接1家頭部企業、1個專業群聯動10家企業、學校匯聚超100家企業”的就業生態,年提供優質崗位1萬個。落實“三級四報告”機制(面向學校、學院、專業三級,分析畢業生生源分布和專業結構報告、就業意向報告、去向落實情況報告和就業情況報告),推進訪企拓崗,開發優質企業資源,開設“萊茵科斯特智造現場工程師班”等名企“訂單班”,以及“中裕等儲備店長班”,為企業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實現“畢業即就業”。
以賽事搭平臺
將職業規劃大賽轉化為就業機遇
學校構建“院級、校級、省級、國家級別”四級職業規劃大賽體系,邀請企業專家與煙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指導專家授課,促進賽事與實戰結合。依托煙臺市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站,建立就業導師庫,開展“我的就業觀”思政講座,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在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學校獲得國賽金獎、銅獎各1項,同時在山東省賽中獲得2項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以及最佳風采獎和優秀組織獎。國賽金獎選手隋松昊受邀參加“才聚齊魯·職面未來”公益就業指導直播課,分享求職策略,他說:“感謝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讓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未來,山東商務職業學院將錨定“建設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糧食特色高職院校”的目標,持續發揮典型示范效應,讓“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美好愿景在齊魯大地上熠熠生輝。(孫玉林 孫琳 楊震)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30日 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