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學校是目前國內城市學校的重要類型之一,具有學生成長背景各異、家庭社會經濟偏低、學校資源較少等特點。在國內城市化快速發展與國家“雙減”政策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如何提升社區學校教學質量,是全社會關注的議題。
閱讀是青少年學習的基礎,也是個體在現代社會生存發展的前提條件,對于社區學校的學生而言,閱讀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是突破環境局限、實現自我賦能的重要途徑。社區學校應基于學生發展規律,立足學校已有資源,精心安排閱讀課,助力社區學校學生在閱讀中成長。
基于學生閱讀素養發展規律,統領閱讀課程設計。厘清學生閱讀素養發展規律,是進行教學實踐的前提。社區學校學生由于基礎較弱,普遍在入校時,存在閱讀興趣較低、閱讀能力與閱讀素養不佳等問題。從學生閱讀的能力、投入與思維三個層面入手,厘清閱讀能力的關鍵是字詞識別、篇章理解與閱讀速度,閱讀投入的關鍵是行為投入、認知投入和情感投入,閱讀思維的關鍵是建立由初階散點、中階關聯到高階系統的思維進階路徑。在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前,基于學生閱讀素養發展規律,厘清學生在能力、投入、思維層面的具體困境,細化出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使閱讀教學更具系統性、清晰度與可操作性。
聚焦日常有限閱讀課,夯實學生單篇精讀能力。社區學校學生多因閱讀量不足、作業繁重而呈現出閱讀基礎能力較弱的現實困境。學校可圍繞學生原本的語文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依據文本特質優化課程結構,設計出如“定篇、例文、自讀文”三類課型,強化對單篇文本的精讀訓練與思維引導。定篇課型聚焦教學重點篇目,系統開展文本精讀與要點講解;例文課型選取具有示范性的經典篇章,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與表達技巧;自讀課型側重學生自主閱讀一般篇目,訓練基礎理解與個性化表達。同時優化課堂節奏與時間配置,騰出必要時間用于文本細讀與表達實踐,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
探索多文本閱讀路徑,培養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掌握完整、系統的閱讀方法是提升閱讀素養、走向自主閱讀的必經之路。通過推進多文本閱讀教學路徑,開展“文體式模塊教學”,按文本體裁展開專題閱讀,并梳理閱讀策略清單,形成適配不同文體的閱讀策略提升模塊。例如,開發“1+X”文本組群、章節式比較閱讀、主題式整合閱讀等閱讀課,融合批注式、比較式等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在橫向比較中理解差異、辨析表達方式異同,幫助學生掌握批注、歸納、整合等閱讀策略,實現方法體系的有機建構。
探索整本書閱讀方式,引領學生深度探究。整本書閱讀不僅是當代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內容,更是青少年提高閱讀素養不能忽略的重要途徑。社區學校需要重視整本書閱讀,通過課堂指導、活動組織、資源輔助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讀整本書。具體來說,在課堂上,通過“書前導讀”“讀中分享”“專題研討”等多種方式,配套閱讀任務單,幫助學生從結構、主題到作者意圖進行多角度的深入探究。在課下,通過組織“班級讀書交流會”“讀書沙龍”“跳蚤書市”“閱讀之星”等多種閱讀活動,使整本書閱讀走出課堂,融入日常校園生活,鼓勵學生在對話中表達理解、碰撞觀點、拓展思維。同時,社區學校可以學校為單位,購買“文學、人文、科學、藝術”書籍,建立讀書角,為學生提供必讀、選讀、自選的書籍資源,為學生整本書閱讀提供基礎。
青春正是讀書時,改變以往社區學校以題海戰術提升學生成績的策略,通過閱讀,讓學生真正與文字相遇,為社區學校語文課的建設、學生的持久發展提供動力。
(作者系深圳市龍華區民治中學教育集團初中部執行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15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