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的大背景下,高校作為基礎性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和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推動力量,面臨“如何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蓄勢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課題。作為地方應用型高校,太原學院通過愿景同步、資源共享、措施協同、政策互鑒等路徑,全力構建“高?!獏^域”開放型創新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有效整合創新要素、激發創新活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愿景同步——
擘畫發展同心圓
愿景同步是共同體建設的思想前提。高校應緊密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發展需求,制定長遠且具體的發展規劃,明確自身定位和使命,與區域形成創新驅動的共同價值追求。
太原學院基于山西省、太原市的戰略目標和政策導向,順應高等教育應用型轉向和人才市場需求變化新趨勢,主動融入太原市“錨定‘六地’發展定位,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任務,推動學校從規模發展向內涵發展轉型、從跟跑追趕向特色引領跨越。
學校深入調研區域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聚焦山西省“14+N”和太原市“4+4”現代化產業體系,了解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動態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努力構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優勢突出、支撐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積極打造具有區域發展特色的學科專業品牌,推進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工科專業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社會需求側的適配度,形成了校地發展目標一致、行動協調統一的良好局面,成為推動區域進步的重要力量。
資源共享——
匯聚創新強動能
資源共享是共同體高效發展的關鍵。通過共享科研設施、教育資源、文化場所和創新成果,高校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轉化,同時為區域培養和輸送高素質人才;地方企業和科研機構則為高校提供實踐平臺、資源支持和數據反饋,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太原學院充分開放校內資源,高度重視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等平臺建設,優化設施配置,與地方企業、科研機構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及項目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助力地方科技創新。學校通過學生綜合素質訓練基地、思政協同育人基地的建設和共享,實現教育與社會的深度融合,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校充分利用外部資源,與太重集團、華為、山西百信等高新技術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提升專業技能。工程訓練中心與地方企業、行業協會等建立緊密合作,引入實際生產項目和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程實踐環境,并通過雙創平臺及競賽,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鞍倜處熑肫髽I、百家企業入校園”項目推動一線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提升實踐能力,同時促進企業技術骨干走進高校課堂,帶來行業前沿動態和實踐經驗。
措施協同——
打造合作新范式
措施協同是共同體建設的實踐路徑。要通過人才培養、科研攻關、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深度協同,使共同體建設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太原學院錨定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以突出創新和實踐能力為導向,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課程—實踐—就業創業”的有效銜接,依據市場需求定制化培育應用型人才。學校實施“區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計劃,遴選重點專業建設定制班,與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實習實訓基地,根據企業崗位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讓企業深度參與教學過程。
學校大力加強有組織科研,聚焦區域經濟發展重大問題,旗幟鮮明地開展應用型科學研究,與科研機構、企業聯合開展項目攻關。學校落實山西省加快低空經濟發展和通航示范省建設措施,彌補太原市相關產業存在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集群尚未形成、高素質專業人才供給短缺等不足,與山西通航集團合作建設智能無人機技術研究所,共同投入研發力量,攻克核心技術,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完善產業鏈。
社會服務方面,學校與政府部門協同組織師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文化傳承與推廣等,共同提升區域社會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質量。學校成立了多個系部共同參與的,集理論創新、實踐應用和人才培養功能于一體的“太原學院區域國別研究所”和“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研究所”,通過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學術交流與加強校企聯動,為社會發展、文化繁榮和學術創新貢獻力量。在太原市大力發展文旅產業的背景下,學校與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共建校地合作實踐基地,成立“晉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創作的舞劇《汾水未央》亮相省市演藝舞臺。
政策互鑒——
夯實發展深保障
政策互鑒是共同體建設的制度保障。高校應積極參與區域創新政策的制定,憑借專業研究能力為政策提供理論支撐與可行性建議,并積極爭取政府出臺鼓勵高校與區域合作的政策,激發各方參與共同體建設的積極性。
太原學院圍繞文旅經濟、能源經濟、低空經濟等關鍵議題深入調研,積極參與省、市組織的各類政策研討會議、座談會等,就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制定與完善建言獻策。學校積極爭取政府政策支持,利用政府對高校服務地方的獎勵政策、科研項目資助政策等,加大對學科建設、科研創新的投入,提升服務區域的能力。同時,學校充分利用太原市在人才落戶、住房補貼、科研啟動資金、學科建設經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大對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引進力度,加大對青年教師的政策性扶持、科研能力培養和科研業務支持力度,構建銜接有序、結構合理的人才團隊和梯隊。
學校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全校上下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與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上,把在省市政策中尋找到的機遇和動力持續轉化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近年來,學校統籌推進高質量黨建引領工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工程、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等七大工程,出臺改革舉措20余項,有效激活發展內生新動力,辦學水平持續提升。
?。ㄗ髡吆掠聳|系太原學院黨委書記,蔡江輝系太原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15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