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簡況
安徽省合肥市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常住人口1000.2萬,轄5個縣(市)、4個城區和4個開發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359所,師生總數271.7萬。
“十四五”期間,合肥市著眼常住人口突破千萬大關新形勢,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資源統籌調配機制,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程,大幅擴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
未雨綢繆,抓好謀劃布局
合肥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普通高中擴招問題,印發實施方案,組建由教育、財政、資規、建設和各縣區組成的高中學位供給工作專班,實行集中式調度、清單化管理、節點法推進。同時科學編制地方教育規劃,明確教育規劃、選址、用地、路權“四個優先”,保障教育專項規劃優于其他專項規劃。市教育部門還聯合公安、房產、衛健、統計等部門共享數據信息,確定紅、黃預警學校和化解方案,有效應對逐年攀升的普通高中入學人數及在校生人數。
合肥市的應對策略,一是通過優化走班教學、配強師資力量、改善住宿條件,推動部分高中挖潛內部存量,擴大辦學規模。同時,遴選鄰近城區且交通便捷的縣域普通高中,建立“市縣結合”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推進教育資源互通共享。二是在“十四五”期間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26所,增加學位43.4萬個,平均每3天建成一所學校,教育為此投入共計1156.33億元。其中新增優質普通高中學位4.3萬個。三是2025年在市、縣8所中職學校試辦綜合高中班,招生1050人,納入普高第二批次志愿填報,2026年招生計劃將再增加1300人。四是支持19所具備條件的民辦高中擴大辦學規模,增加招生計劃3500人。五是盤活本地3所學校閑置老校區的資源,將其改造后用于舉辦普通高中。
培優育強,推進擴容提質
合肥市深化集團化辦學,組建一中、六中、七中、八中、一六八中等五大教育集團,采取“強校+弱校”“強校+新校”等模式,通過管理共促、隊伍共建、教學共研、資源共享等形式,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目前已覆蓋33所普通高中,占全市普高學校的30%。同時深入實施“縣中振興計劃”,先后推進11所省示范高中與15所縣中開展對口幫扶,并促進安徽大學等3所省屬高校與5所縣中開展托管幫扶。如合肥八中牽手肥西中學,通過“七個同步”統一教學管理,助力肥西中學教育教學質量全面穩步提升。合肥市還搶抓獲批建設“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契機,構建有梯度、有特色、有品質的高中教育體系,將學生創新能力納入高中評價體系。已實施市級普通高中特色項目81個、建設特色學校10所,還與各方面聯建了一批特色實驗班。
保駕護航,保障要素資源
一是師資配備超前:充分考慮高中師資需求變化,擇優從社會公開招考一批、從縣區遴選一批、從初中轉任一批,統籌加強學科教師配備;實施高中“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培養計劃,強化教師管理改革和資源優化配置。2024年、2025年共引進高層次教育人才200名,公辦高中碩士學歷教師占比提升至65%。二是爭取資金提前:將高中學校建設納入市“大建設”要素保障范疇,2020年以來累計投入建設資金約80億元。積極搶抓國家“兩重”政策機遇,努力爭取超長期國債等上級資金。26個高中項目被納入國家“兩重”建設項目庫,2024年、2025年已分別爭取資金2.5億元、3億元。三是辦學條件靠前:對標長三角先發地區高中辦學建設標準,對所有高中學校設施水平進行改造升級,目前已實現教室空調、AI精準助教系統、教育數字化等多個“全覆蓋”;打造“高中智慧教育云平臺”,實現學生AI助學個性化學習率達95%;注重STEAM跨學科教育,從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實習實踐場所等方面加強設施設備配置,全方位滿足分層教學、選課走班、特色課程需求。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本報記者王志鵬參與整理)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14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