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信號自動控制專業通過校企“共建實踐環境、共構雙師團隊、共推培養方式、共搭評價體系、共創培養模式”的“五共”協同育人模式,為國家鐵道信號領域培養出一批專業技能強、職業素養高的技術人才,其經驗正成為中國特色學徒制的典型范例。
共建“多點融合”實踐環境:沉浸式場景育職業素養
在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訓基地里,學生身著工裝,按企業標準流程進行高鐵信號設備檢修實訓,企業資深信號工與學校教師共同指導——這是校企共建實踐環境的日常場景。
為讓學生在校接觸真實工作場景,學院與企業聯手打造超2萬平方米實訓基地,包含國家級高鐵信號生產性實訓基地、三站兩區間綜合性實訓基地,將企業電子車間調度工區、信號車間信號工區等功能區搬入校園。70余項崗位標準及作業指導書掛牌上墻,60余份企業管理標準融入教學,形成“崗課賽證”融合、“教研學創訓”一體的實踐體系。
“真實環境+虛擬仿真”模式,讓學生在光電纜施工、轉轍機安裝等實操中錘煉技能與素養。開放式實訓管理打破課堂界限,學生課余可結合現場案例創新復原,近3年孵化出“鐵路調度指揮實訓裝置”等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三站兩區間軌道綜合實踐基地
共構“混合式”雙師團隊:校企聯動導素養養成
“企業導師帶來的不僅是技術規范,更是一線工匠精神。”學院通過建立校企雙帶頭人機制,組建由8名企業專家(如唐海軍、李亞卓等)、行業大師工匠領銜的混合式雙師團隊,成立“閆曉德勞模創新工作室”“李樂創新工作室”,搭建“名師+”協同創新平臺,開展大賽合作、技術研發。
在中鐵一局、寶雞電務段等企業設立的教師流動站,讓專業教師寒暑假深入現場掛職鍛煉。企業導師將現場作業規范、安全意識等職業要素融入教學,如講解ZD(J)9轉轍機安裝時強調“0.5毫米誤差可能導致信號失靈”,傳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雙師團隊還指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多項技術成果在鐵路現場試用。
高鐵信號生產性實訓基地
共推“四階五措”培養方式:遞進式路徑塑復合能力
“四階遞進、五措并舉”培養模式將技能培養劃分為“同步達標→熟練提升→應用創新→崗位實踐”四階段,配套“職業素質為主線、課堂教學為基礎、崗位融入為抓手、項目競賽為驅動、綜合應用為強化”五項舉措。
以“轉轍機測試”課程為例:學生先通過課堂掌握原理,再在實訓基地按企業標準實操,參與技能競賽錘煉速度精度,最后在跟崗實習中解決現場難題,實現從“會操作”到“能創新”的跨越。勞動素養、安全意識、團隊合作等要素貫穿培養全過程,如實訓中嚴格執行“按流程登銷記”“工器具規范使用”等企業標準。
共搭“五元量化”評價體系:多維度標準評素養成效
“五元量化”評價體系從信號工職業品質、技能熟練度、作業標準化、技能創新性、崗位適應性等5個維度,對學生學業考核兼顧認知、技能、情感、素質等多方面。20余項指標貫穿“四階遞進”培養過程,如初級階段考核“按要求著裝、工具使用”,高級階段考核“故障分析處理、數智融合應用”。
模塊化課程評價遵循“五元量化”與“初、中、高及綜合應用”遞進標準匹配,使培養過程可量化、可視化。如學生陳景斌的成長檔案中,不僅記錄著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二等獎成績,還有團隊協作、安全規范執行等量化評分,為企業選人用人提供參考。
ZYJ型轉轍機維護
共創“2+1”培養模式:校企協同拓崗位銜接力
“2+1”人才培養模式即“2年在校學習+1年企業跟崗實習”,校企共同重構模塊化課程體系,將“信號工”職業技能鑒定標準融入教學,依托在線平臺設置企業標準、安全規范等學習欄目。實習期間,學生在企業導師指導下參與隴海線信號設備檢修、西安北站樞紐調試等真實項目,提升數智融合與現場應變能力。
近3年,該專業與西安、蘭州等鐵路局聯合培養超300人,100%通過企業考核,多數成為技術骨干。2022屆畢業生張葦從見習生晉升為臨潼信號工區副工長,2025年獲西安電務段“優秀團支書”稱號。企業評價:“學生不僅技能扎實,更具備鐵路人應有的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
如今,從實訓基地走出的學子們,正帶著“五共”模式賦予的職業素養,活躍在全國鐵路信號崗位上。該專業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校企協同,讓更多技術技能人才在“崗課賽證”融合培養中綻放光彩,為中國高鐵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