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訊(記者 焦以璇)“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司法等各方面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作用不同、相互影響,都不可少、都不能弱,只有四個方面共同努力,形成保護未成年人的合力,才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9月7日上午,一堂特殊的法治課在北京二中開講,授課教師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長張軍,這是他第二次來到北京二中講授法治課。
“家庭保護是基礎,家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張軍指出,加強和改善未成年人的家庭保護,是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首要著力點。從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來看,監護不當、監護缺位、監護侵害三個方面問題需要格外引起重視。希望家長們多掌握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知識,學習、用好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技能,遇到問題解決不了的,也要主動向專業人士求助,為孩子營造溫暖的家庭環境,積極、正確、健康地參與和陪伴孩子的成長。
“學校保護很關鍵,擔負著塑造祖國未來的巨大責任。”張軍認為,學校保護一方面是教書育人,保障學生接受全面教育;另一方面是安全保障,完善校園安全保障以及安全事故、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及時預防處置學生欺凌及性侵害等。根據與教育部聯合督導及檢察機關掌握的工作情況,一些地方在學校保護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最高檢將以“一號檢察建議”為抓手,加強與教育部等部門的協作配合,推動進一步嚴密學校保護體系。
“社會保護是支撐,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共同發力。”張軍表示,關愛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司法實踐證明,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或者受到犯罪侵害,往往是受不良社會環境影響造成的。有些案件發生在學校、家庭,但根源在社會。要強化各職能部門的保護責任,完善、落實社會治理制度,加強網絡管理。
“司法保護是保障,要會同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共同發力。”張軍指出,要依法嚴厲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關愛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努力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加強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加強未成年人權益維護法律監督。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等各方面要加強協作,形成合力。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和唯一參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全過程的政法機關,將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監督督促相關部門依法履職,努力在未成年人保護中發揮更實、更大作用。
“這是一堂高規格、高水平的法治課,對下一步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鄭富芝同堂聆聽了法治課。
鄭富芝表示,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盡管近年來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就未成年學生保護、學校安全問題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和文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許多問題還沒有解決,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希望全國教育系統要把保護責任擔起來,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作為天大的事,把安全紅線意識樹牢,把責任分工壓實,主動擔責、盡職履責。要把保護網絡織嚴密,把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理念融入到每一個校長、老師、教育部門領導干部、家長的頭腦深處,落到校園、家庭、社區的每一個角落,覆蓋到網上網下每一個平臺。要把安全措施落下去,把教職工從業禁止制度、警校聯動制度、家校聯動制度等舉措建起來,把學校大門守嚴、把安全設備配齊、把校園周邊看緊、把隱患排查做細,堵上每一個漏洞,切實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全國婦聯副主席譚琳結合兒童和家庭教育工作實際表示,落實家庭責任,家長要有責任心,切實履行家庭教育、監護責任,落實未成年人保護第一責任;要尊重孩子,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要善于學習,做到因材施教;要營造愛的氛圍。家庭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須與學校、政府、社會各方面密切合作,與檢察機關一起,努力在全社會營造關愛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
最高檢副檢察長童建明,北京市檢察院檢察長敬大力,全國人大代表繆靜、何福勝,北京市人大代表鄭紅強、朱建岳,教育部、團中央、中國關工委和北京市、東城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北京市中小學校長及德育、法治課教師、學生家長、社區干部代表共100余人參加了法治課。
據了解,2018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在落實國家機關普法責任制過程中,通過開展“送法進校園”等活動,有效推進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的深入開展。其中,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成為檢察機關普法宣傳工作的一大特色品牌機制。截至2018年12月,省級以下檢察院約有6000名領導班子成員受聘為法治副校長,其中檢察長約1800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