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柯進)作為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以“史學 70 載 共筑中國夢”為主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 周年史學成就展”,25日在京開幕。此次史學成就展,是中國歷史研究院以院屬各單位為依托,聯合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聯席會議首批成員單位共同舉辦,展覽全面梳理新中國史學發展的基本脈絡,系統總結新中國史學研究的成長歷程,完整展現新中國史學研究取得的輝煌成就,熱情謳歌中國史學繁榮發展的新時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宣部理論局、國家文物局、中國歷史研究院等相關單位領導參加開幕式并參觀展覽。
本次展覽位于中國歷史研究院西闕一層的臨展廳,展覽將持續到10月7日,并面向公眾開放。展覽設置了考古研究展區、古代史研究展區、近代史研究展區、世界史研究展區、邊疆史研究展區、理論研究展區、32家聯席單位展覽和特設展覽區域——殿堂成就,共8個展區。各展區分別展出了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歷史研究院世界史研究所、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建所以來取得的重大學術成果、學術活動、領域內專家和32家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聯席會議首批成員單位的主要學術成果,以及50位史學界學術大師的主要學術成就。
考古研究區域主要展示了70年來中國考古學和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所對于各朝代的研究取得的豐碩收獲、古文字學實現的一系列新突破、發展迅猛的科技考古取得的顯著成果、我國考古發掘出土文物的保護技術取得的長足進步以及公共考古向民眾介紹的精準的考古知識。在古代史研究展覽區域,展出了眾多在中國古代史領域具有學科奠基意義和重大學術影響的專著、工具書、古籍整理、學術論文以及相關科普成果和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開展的一系列重大學術活動,以及諸多有利于整體提升中國古代史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建設平臺。近代史研究展覽區域則主要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近代史研究出版的多種專著、在國內外發表的多篇學術論文和《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集刊》、《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等定期和不定期出版的刊物 ,重點展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特色板塊——抗日戰爭研究的重要成果。世界史研究展區主要展示了中國歷史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覆蓋世界各國的研究領域,和《世界歷史》(多卷本)、《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等代表了各個時期中國世界史研究的最高水平、集中國歷史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乃至全國世界史研究者之力完成的多部著作,展覽還突出展示了中國歷史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的多個特色:主管中國國際文化書院等14個國家級學術社團、中華文明與世界古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等;設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史系,具有博士等學位授權資格,培養了眾多世界歷史研究者;編輯出版的國內世界史研究領域惟一的權威專業學術期刊《世界歷史》雜志等。邊疆史研究展區主要展現以中國近代邊界研究、中國古代疆域研究和中國邊疆研究史三大研究系列為主的研究內容,重點展示中國近代邊界變遷、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展現對全國邊疆研究的統籌協調職能,展示對當代中國邊疆地區熱點問題、重點問題的研究成果和開展邊疆調研、進行對策性和前瞻性研究的內容。歷史理論研究展區則著重突出黨中央對歷史理論研究工作和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展現中國歷史研究院理論研究所從2019年1月建所之初,就按照“一邊建所、一邊開展科研”的辦所方針,凝聚與引領全國歷史理論研究的正確方向、學術導向、價值取向,舉辦學術論壇召開學術會議等工作、承擔重大課題等內容。
本次展覽還特設殿堂成就區,展示了陳垣、徐旭生、郭沫若、黃文弼、顧頡剛、范文瀾等學術大師所代表的新中國70年來在考古研究、古代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史研究、中國邊疆研究、歷史理論研究等多個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和輝煌成就。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