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期四天的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以下簡稱“教博會”)11月20在珠海拉開帷幕,本屆教博會以“匯聚·碰撞·變革:教育創新提升中國力量”為主題,展示了1788項國內外優秀教育創新成果(含國際項目169項),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IBE,UNESCO)、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STE)等國際組織均推薦了成果參展。
本屆教博會是由國家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九三學社中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指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聯合主辦。教博會期間還舉辦了國內教育熱點主題、國際教育創新趨勢和社會力量驅動教育創新發展三大系列高峰論壇,吸引了來自中國、以色列、芬蘭、日本、美國等11個國家超過兩萬名觀眾參加。
在“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機遇與挑戰”的社會力量驅動教育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成員王珠珠,洋蔥數學聯合創始人兼CEO楊臨風,日本人工智能戰略委員會主席安西祐一郎、國際技術教育協會(ISTE)CEO理查德·庫拉塔,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廣東實驗中學等教育專家和代表出席,就人工智能如何驅動教育創新以及世界各國如何協作等話題進行探討。
論壇現場
楊臨風在演講中指出:“通過利用人工智能重構課堂教學,將實現真正的教育變革。”他同時提出,在此過程中“人工智能應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人工智能還應為教師賦能,促進教師個性化教學,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以及人工智能要連接學校和家庭,讓校內校外知識融為一體、形成統一數據追蹤體系。”
楊臨風演講
王珠珠以“教育的國家戰略和基層實踐”為主題發表演講:“在各方合力推動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過程中,要引領技術從網絡化向智能化轉變,關注重點從基礎設施連通轉向人的發展,工作著力點從局部向整體轉變,教育信息化從外生變量向內生變量轉變。”她同時強調:“課堂教學應該是人工智能應用的最主要的戰場,也是教育生態中最應該被改變的一個場景”。她指出:“人工智能促進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智能化環境發展是最重要的”。
會上,來自學校、教師培訓和企業的教育基層實踐者還進行了進一步的經驗分享。廣東實驗中學副校長黃濤表示:“人工智能對學校教育最大的幫助和最核心的價值,不僅僅是為了知識的教育,而是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教育奠基”。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沈強認為:“人工智能賦能于教師,首先要為教師提供基于教學法、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三位融合的課程資源,讓教師更好地教學,引導和激勵學生提問、思考,確保教師能夠常態應用于每節課堂。”
對此,洋蔥數學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副總裁金政國提到:“信息技術2.0時代是學科教學的信息化。洋蔥數學與高教社教師發展中心聯合研發的人工智能課堂教學解決方案“打通了校長、教師、課堂和學生四個環節,提升校長的信息化領導力、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和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
自2015年以來,教博會已經連續舉辦四屆,共展示了2600余項教育創新成果,吸引了超過10萬人次到現場參觀。作為參與教育創新的社會力量,自2016年起,洋蔥數學連續四年參加教博會,并榮獲第二屆教博會最高獎SERVE獎,受到教博會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