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武漢12月20日訊(通訊員 王瀟瀟 記者 張晨)12月20日11時3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九星”發射任務,其中包括由國家立項、高校牽頭的技術試驗衛星“天琴一號”。這是國內高校首顆由國家立項面向未來引力波空間探測技術試驗衛星,其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醞釀近20年、且于5年前正式推出的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正式進入“太空試驗”階段,中國人自己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方案距離實現又推進了一步。
“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羅俊院士2014年3月在華中科技大學的一次國際會議上提出 ,2015年7月在中山大學發起的一項科研計劃,中山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組建研究小組開展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任務的預先研究,制定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的實施方案和路線圖,提出“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此前,圍繞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 1994年羅俊院士就在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的山洞實驗室開始進行基礎研究布局。該計劃具體為2035年前后在距離地球約10萬公里的軌道上,部署三顆全同衛星構成邊長約為17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編隊,在太空中建成一個引力波天文臺,探測引力波。2016年2月,中山大學正式發布天琴計劃實施路線圖“0123計劃”,該計劃將用15年到20年發射衛星上天。
據介紹,這套“0123計劃”技術路線圖,采取“沿途下蛋”分步實施,利用可靠、經濟、科學的手段展開技術攻關和在軌驗證,穩步推動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走向成熟,最終開展空間引力波探測。
“天琴計劃”自提出以來,得到了國內多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立項支持,“天琴一號”也是在眾多支持合作中成功入軌的。2015年教育部率先支持天琴計劃的實施,2016年國家航天局和基金委同時立項支持月球中繼星激光測距項目,2017年國家航天局發布《關于“十三五”民用航天科研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推動引力波探測試驗驗證衛星工程項目立項,從此開始對天琴“0123計劃”系統性、持續性支持。
2018年10月,國家航天局批復立項“高精度空間慣性基準技術試驗衛星工程項目”,因該項目對應天琴“0123計劃”中的步驟“1”,故命名“天琴一號”。
“天琴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張立華介紹,“天琴一號”是我國第一顆由國家立項、高校牽頭的技術試驗衛星,也是國家正式立項的第一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試驗衛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