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以及教育部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學校優勢,全力以赴、精準發力、攻堅克難,強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助力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總攻戰”。
加強組織,在構建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始終將對口幫扶永平縣作為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和學校服務國家、奉獻社會的重要衡量指標。2012年啟動對永平縣定點扶貧工作以來,學校按照“頂層設計、系統謀劃、分布實施”原則,發動全校力量,加強多方聯動和資源整合,形成地方政府、學校、社會力量等共同參與的“大幫扶”格局。黨委常委會定期研究定點扶貧工作,學校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指揮動員、實地走訪調研。近5年來,校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先后近30人次帶隊赴永平縣調研,督促指導各項工作落細落實。制定《定點扶貧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持續推進教育、健康等扶貧重點工程建設。每年召開定點扶貧工作單位聯席會議,及時總結扶貧攻堅的好做法好經驗,發動二級單位和專家學者對鞏固永平縣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提出規劃建議,推動建設長效化幫扶機制。將定點扶貧工作納入學校“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和“雙一流”建設方案,加強統籌謀劃和監督指導,把扶貧工作作為重點事項推進落實。對口支援以來,學校共派出掛職干部8名,各部門及協作單位派員赴永平縣開展工作1200余人次。2019年永平縣成功實現脫貧摘帽。
集中資源,在強化扶貧扶智上下功夫。依托綜合性大學優勢,重點建設“全鏈條基礎教育”和“立體化醫療”兩大幫扶體系,對永平縣學校開展從校長到骨干教師的多層次教育培訓,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用于建立獎助體系、更新設施設備等,先后幫扶學校80余所。舉辦“永平一中振興班”,建立研究生長期支教點,助力補齊當地高中教育短板。助推職業教育發展,形成“教育—培訓—就業”一條龍長效幫扶模式,舉辦多屆“永平職業高級中學復旦后勤定向班”,部分學生在復旦的實訓基地實習后留用。2018年永平縣被教育部認定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2019年被評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進縣”。同時,通過專家指導、基層醫學人才培養、遠程醫療服務、專項財物支持等方式打造立體健康扶貧平臺,先后派出9批46人醫療隊,培養專科技術團隊19組,建立專家工作站團隊5個。通過遠程教育培訓鄉村醫生、全科醫生1400余人次,其它醫療培訓覆蓋近5000余人次。在14個村試點推行“鄉村體檢平臺”,服務3200余人次。捐贈、減免大型醫療設備費用超過1000萬元。目前,縣域內患者就診率上升至90.4%,初步實現“大病不出縣”目標。注重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積蓄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動能,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針對永平縣茶葉、核桃、醬菜、竹酒等特色產品,開發食品安全溯源平臺,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學校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團隊與當地企業合作,開發“永平酵素”系列產品,在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同時,推動水果種植、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酵素全產業鏈開發。組織有關學科團隊幫助永平縣深入挖掘文史資源,開展大面積踏勘調研,支持編制縣域城鄉總體規劃、鄉村振興專題規劃,為地方發展提供前瞻性研究和決策咨詢。
同心抗疫,在創新“互聯網+”幫扶上下功夫。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學校在抓好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密切關注永平縣疫情防控形勢,用好“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做到幫扶不斷、力度不減、發展不停。創新“互聯網+”醫療幫扶,依托援派醫療隊和專家工作站,制定符合當地需求的系列培訓計劃。圍繞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影像學診斷等主題,線上培訓當地醫務人員400余人。發動學校6家附屬醫院的護理、門診、信息、后勤等部門專業人員開展“醫院應急保障管理”主題講座,分享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保障醫院正常運營的有效經驗,助力當地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創新“互聯網+”產業消費扶貧模式,針對疫情期間當地農產品銷售難問題,運用“復旦助力永平微商城”、“復旦助力永平卿云鮮商城”、教育部“e幫扶”和“扶貧832”等銷售平臺,大力促進消費扶貧。學校官方網站、新媒體和線上校友平臺持續推廣永平好產品,并開辟“帶貨”渠道,廣泛發動師生校友“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獲得踴躍響應。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學校助力銷售當地農產品超過700萬元。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